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狡狯的意思、狡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狡狯的解释

(1).儿戏;游戏。《太平广记》卷三六○引 三国 魏 曹丕 《列异传·傅氏女》:“北地 傅尚书 小女,尝拆荻作鼠,以狡獪。”《魏书·萧昭业传》:“与羣小共作鄙艺,掷涂赌跳,放鹰走狗诸杂狡獪。” 宋 陆游 《示子遹》诗:“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獪。”自注:“ 晋 人谓戏为狡獪,今闽语尚尔。”

(2).戏言;玩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我尝与诸人道 江 北事,特作狡獪耳, 彦伯 遂以箸书。” 宋 范成大 《游灵石山寺》诗:“仙人昔来游,笔墨上朱甍。举臂寻丈高,聊得儿童惊。老矣谢狡獪,题诗记吾曾。” 清 袁枚 《新齐谐·观音作别》:“余想佛法全空,焉得作如此狡獪,必有鬼物凭焉。”《孽海花》第四回:“我老子听了家人的话,才明白昨夜的事,果然是 太清 弄的狡獪,心里自然得意。”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作者偏要故弄狡狯,说她预先置办嫁装,平白的拖上数千金的债,到后来是一场无结果。”

(3).诡诈。 唐 韩愈 《嘲鼾睡》诗:“盗贼虽狡獪,亡魂敢窥閫。”《宋史·侯陟传》:“ 陟 有吏干,性狡獪好进,善事权贵。”《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你亲笔字据都写了,还狡獪什么?” ********* 《大哀篇》:“民权者,少数豪暴狡獪者之窃权,非吾民自得之权也。” 叶圣陶 《城中·晨》:“ 酒糟鼻子 狡狯地笑了。”

(4).谓机灵。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噶雄》:“有 务子 者,年与 雄 埒,为人亦狡獪颖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狡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ǎo kuài,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词义

  1. 狡诈、诡诈
    指人或动物性格狡猾,善于隐藏真实意图,通过伪装或欺骗手段达到目的。例如“故弄狡狯”即故意迷惑他人。
    提到,这类人表面无害,但内心机敏,需提高辨别能力以保护自身利益。

  2. 古义延伸
    在古汉语中,“狡狯”偶尔也指“儿戏”或“玩笑”,如刘半农作品中的用法,但现代语境中此义已较少见。


二、文学与用法

  1. 诗词引用
    辛弃疾诗句“棋鬭机关嫌狡狯”,以“狡狯”形容棋局中的机巧谋略,体现其灵活多变的特质。

  2. 语境差异
    需注意该词多用于书面语,且在不同语境中可能褒贬不一。例如,形容策略时略带中性,而描述人品时多为贬义。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文学典籍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狡狯》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狡狯》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性格。它指的是一个人心机深沉、善于隐藏自己真实意图并以假象欺骗他人的特质,常常伴随着一些负面的词语,例如虚伪、阴险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狡狯》这个词的部首是犬,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狡狯》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狡”指的是狡猾、狡诈,而“狯”意为狡猾、狡狯。

繁体

《狡狯》的繁体字是「狡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狡狯」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籍记载,一种传统的写法是「狡竅」,意为狡猾的窍门。

例句

1. 他平时看起来很和善,但实际上却心思狡狯。

2. 这个人言谈举止中散发着一股狡狯的气息。

组词

狡狯的相关词语有:
- 狡诈:形容心机深沉、善于欺骗的人。
- 狡黠:形容机智、聪明而善于隐瞒真实意图的行为。

近义词

近义词有:
- 谄媚:形容阿谀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
- 忍辱负重:形容在******与痛苦中默默忍受、承担责任的行为。

反义词

反义词有:
- 笨拙:形容行为或技巧显得愚笨、不灵活的状态。
- 坦诚:形容直率、真诚、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