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禄的意思、给禄的详细解释
给禄的解释
给予俸禄。《隋书·炀帝纪上》:“若研精经术,未愿进仕者,可依其艺业深浅,门荫高卑,虽未升朝,并量準给禄。”
词语分解
- 给的解释 给 (給) ě 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替,为:给大家帮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给 (給) ǐ 供应:供
- 禄的解释 禄 ù 古代官吏的俸给:禄米。禄位(借指官职)。禄蠹(指追求官禄的人)。禄食。俸禄。无功受禄。 福:“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姓。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给禄”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与俸禄分配相关。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词典》释义,“给”指供给、授予,“禄”指官吏的薪俸或食禄,组合后可作以下分项解释:
-
基本释义
“给禄”指官府按规定向官员发放俸禄,属于古代职官制度中的经济保障措施。《说文解字》释“禄”为“福也”,引申为官吏受职所获酬劳,如《周礼·天官·大宰》载“四曰禄位,以驭其士”,体现其制度性。
-
字义分解
- 给(jǐ):原意为“相足也”(《说文解字》),后衍生为供给、赐予之意,如《战国策·齐策》中“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
- 禄(lù):本义为上天赐福,后特指官吏俸给,如《广韵》注“禄,俸也”,《孟子·万章下》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
历史用法
该词多见于唐宋文献,如《新唐书·食货志》载“诸王及职事官给禄,颇减隋制”,反映唐代俸禄制度的调整;宋代《续资治通鉴长编》亦记“凡文武官给禄,视其品秩”,强调等级化分配原则。
-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给禄”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但其构词逻辑仍存于“俸禄”“禄米”等历史词汇中,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关词条的释义。
(综合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周礼》《新唐书》《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给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使用背景如下:
词义解释
- 基本含义:指“给予俸禄”,即朝廷或上级向官员、学者等发放薪俸或职位待遇。其中,“禄”特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引申为福气、特权(如、9所述)。
历史背景与出处
-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隋书·炀帝纪上》,提到隋炀帝曾下令,对于精研经学但不愿入仕的人,可依其才能和家世背景“量准给禄”(根据实际情况发放俸禄)。
- 使用场景:多用于古代朝廷对官员、学者等群体的奖励或保障制度,强调对人才的尊重与物质支持。
扩展意义
- 在成语中,“给禄”也带有褒奖、认可的含义,可用于形容现代职场或学术领域中的薪酬发放或荣誉授予(如提及的比喻用法)。
其他补充
- 读音为gěi lù(“给”此处读作三声),部分方言或古音可能略有差异,但现代汉语以标准读音为准。
若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参考《隋书》原文或古代官制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车蒲轮暗箭伤人八大王薄莫备多力分蟦蛴鞭简辰巳荡寇志德律风店都知钿金冬日可爱短策二女二酉犯威感尉耕鉏鬼擘口过胜凾谷罕漫黄龙旗麾之即去昏昏欲睡护书夹尖松松奸伪节传径须忌斋聚变具器食凯声勘测宽贳丽祸轹跞辚辚龙御上宾满池娇匿止喷雾器前后青岑清禁钟请闲求伸入帐搔背深文周纳衰退税介苏黄廷除伪体稳重焐脚无如之奈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