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动言肆的意思、目动言肆的详细解释
目动言肆的解释
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左传·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 杜预 注:“目动,心不安,言肆,声放失常节。”《北史·裴侠传》:“ 梁 竟陵 守 孙暠 、 酇城 守 张建 并以郡来附。 侠 见之,密谓人曰:‘ 暠 目动言肆,轻於去就者也; 建 神情审定,当无异心。’”
词语分解
- 目的解释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
- 言肆的解释 谓说话的声音失常。《左传·文公十二年》:“ 臾駢 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 杜预 注:“言肆,声放失常节。”
网络扩展解释
“目动言肆”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拼音:mù dòng yán sì
- 含义:形容人因内心不安导致神色慌乱、语调失常的状态。
出处与背景
- 最早记载:出自《左传·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
(描述春秋时期秦国使者因心虚导致神态异常,被鲁国识破其意图)
- 注释延伸:杜预注《左传》时解释“目动”为“心不安”,“言肆”为“声放失常节”,进一步说明神态与心理活动的关联。
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境。
- 文学引用:
- 蔡东藩《元史演义》第十二回:“尽忠目动言肆,满口糊涂……”(形容官员因恐惧而失态)。
近义与关联
- 近义词: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 反义词: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如需更多古籍或现代文例证,可参考《左传》及历代史书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目动言肆》的意思
《目动言肆》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眼睛动了,嘴巴也就肆意张开乱说了。形容人说话不经思考,随意乱说。
拆分部首和笔画
《目动言肆》可以拆分成四个部首:目(目字旁),动(动字头),言(言字底),肆(四字底)。总共有19画。
来源
《目动言肆》最早出现在《庄子·外储说》这篇文章中,是由庄子创造的成语。
繁体
《目动言肆》的繁体字为「目動言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目动言肆》在古代的写法为「目動言肆」。
例句
他一向爱讲话,常常目动言肆,不顾事实。
组词
组词:目瞪口呆、言过其实、肆无忌惮。
近义词
近义词: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反义词
反义词:思虑周全、言之有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