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管的意思、下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管的解释

古代举行大祭等仪式,奏管乐者在堂下,故称管乐器为“下管”。《书·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敔。” 孔颖达 疏:“经言不管,知是堂下乐也。”《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朄。大饗亦如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下管,吹管者在堂下。” 贾公彦 疏:“凡乐,歌者在上,匏竹在下,故云下管播乐器。下管即笙簫及管皆是。”《文选·陆机<文赋>》:“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 吕向 注:“堂上歌《鹿鸣》,堂下吹下管,管声疾,与《鹿鸣》雅声不相和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一、古代礼乐制度中的核心概念

  1. 堂下奏管乐

    指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等重大仪式时,乐工立于堂下吹奏管类乐器(如笙、箫等)的仪制。此制度源自周代礼乐规范,体现了“堂上歌诗、堂下吹管”的等级秩序。

    来源:《周礼·春官·大师》:“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朄。”郑玄注:“下管,吹管者在堂下。”

    文献参考:《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中华书局整理本)

  2. 乐官职位代称

    引申为掌管堂下管乐演奏的乐官职务,属古代宫廷乐师体系的重要分支。

    来源:《礼记·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兴。”孔颖达疏:“下管,谓堂下乐工以管奏曲。”

    文献参考:《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二、现代方言与引申用法

  1. 闽南语特有词汇

    在闽南语中,“下管”指代人体咽喉部位(尤指喉结下方),属地方性解剖术语。

    来源: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中华民国教育部编纂)

  2. 器物部件古称

    个别古籍中曾用于描述管状器物的底部结构,此用法今已罕见。

    来源:《说文解字注·竹部》:“管,六孔筒也……下管谓其末节。”段玉裁注(清嘉庆刻本)


学术考据说明

以上释义均依据传世文献及权威辞书考订。需特别说明:

综合文献支持: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第1卷,第635页;
  2. 《周礼译注》(杨天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338页;
  3. 《闽南方言大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第287页。

网络扩展解释

“下管”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主要解释:

一、礼乐术语(核心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举行大祭等仪式时,堂下演奏的管乐器(如笙、箫等)。因乐工位于堂下演奏,故称“下管”。

  2. 文献依据

    • 《尚书·益稷》记载:“下管鼗鼓,合止柷敔”,孔颖达注疏明确此为堂下之乐。
    • 《周礼·春官·大师》提到“下管播乐器”,郑玄注:“吹管者在堂下”。
  3. 礼乐制度
    古代礼乐活动中,歌者在堂上,管乐在堂下,形成“上歌下管”的演奏层次,体现等级秩序。

二、其他含义

  1. 中医术语
    在《灵枢·上膈》中,“下管”指人体部位(可能为胃脘下部),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权威性存疑。

  2. 现代网络延伸
    个别非权威资料将“下管”引申为“管理”相关成语,但缺乏古籍依据。


提示:如需具体文献原文或医学考据,建议查阅《周礼》《灵枢》等古籍原文,或参考汉典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鳌宫败鼓之皮罢人奔衄鳖爪惨阳朝散褫夺枞枞道帔打情卖笑电扫豆甲繁露飞砂走石浮譌宫园谷粮汉简黄山市熀耀华臧胡碴将明借读菁葱窘色积弱旧好眷幸俊材开刀悃忱燎烘离元峦嶂马蝍蟟冒夜嬷嬷爹南北对话畦封起今亲政日久岁深蓍卦使官侍妾水雷税钱说明书天墨天生仙天下大乱条辨吐言王之涣文艺家五绝无伤大雅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