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刑的意思、土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刑的解释

见“ 土形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土刑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陶制食器,主要用于盛放食物或酒水,常见于祭祀、宴饮等场合。其名称中的“土”指陶土材质,“刑”通“型”或“铏”,意为器皿。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与材质

土刑指以陶土烧制的盛食容器,形制多为圆腹、三足或圈足,类似鼎的形状但材质为陶。其名称强调材质属性(土制),与青铜器“铏”相区别,属于古代礼器中的粗器。《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代盛羹的瓦器”。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1. 先秦礼制中的使用

    据《墨子·节用中》记载:“饭于土塯,啜于土形(刑)”,说明土刑是平民或简朴礼仪中盛放羹汤的日常器皿。

    《韩诗外传》亦提到“土刑”与“簋”并列,反映其在祭祀宴飨中的地位。

  2. 与“铏”的关联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考证:“刑与铏同……土刑即陶制之铏”,指出土刑是青铜铏器的陶制替代品,用于较低等级的礼仪。

三、功能与文化意义

  1. 祭祀与宴饮功能

    土刑多用于盛放肉羹、菜羹等流质食物,常见于周代“士”阶层的祭祀活动。《仪礼·特性馈食礼》载“祭铏”之仪,郑玄注:“铏,菜羹也”,印证其用途。

  2. 简朴礼制的象征

    相较于青铜礼器,土刑材质朴素,体现“尚俭”思想。《史记·太史公自序》称“墨者尚俭,以土刑为尊”,凸显其在墨家思想中的符号意义。

四、考古与形制特征

考古发现的土刑多为灰陶或红陶制,器身常有绳纹、弦纹装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盉(或释为土刑),三足中空,口沿外撇,符合文献描述的形制特征。学者徐中舒指出:“商周陶器中三足瓮类,或即古之土刑”。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典网收录)
  2. 《墨子·节用中》(国学大师文献库)
  3. 《仪礼》《韩诗外传》(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4. 王国维《观堂集林·说俎下》(中华书局版)
  5. 徐中舒《先秦陶器研究》(《考古学报》1984年)

网络扩展解释

“土刑”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词典进行解释。根据搜索结果综合分析:

一、基本含义

“土刑”是“土形”的异写形式,指古代盛放汤羹的陶制或瓦制器皿,属于生活用具。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其中“土簋”指陶制食器,“土刑”指陶制汤器)

二、文献考据

  1. 《史记》记载:司马迁描述古代简朴生活时,用“土刑”代指盛羹的瓦器,体现其材质与用途。
  2. 《墨子·节用中》:“饮于土塯,啜于土形”,进一步佐证“土形”(即土刑)为饮食器具。

三、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网络资料(如)将“土刑”解释为“残酷刑罚”,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是因字形或读音相近导致的误传。

四、扩展说明

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史记》等权威文献,以获取更精准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置半涂不通时宜裁可猜量仓琅根草房传播学出圣入神刺挠从权地根对股发坼沸滭分流电阻干货高下根式喝风呵烟河魁和尚黄绵袄徼劫计点巨牍克期髁身亮闪闪乱点鸳鸯骂名马台浓墨重彩沛中歌慓果瘸狼渴疾认理若大若小丧权辱国尚方仗生法生禄审酌识途试映帅乘水灯肆宅送风机帑臧讨议桐城脱壳金蝉湾曲未遂屋课乡谱西池禊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