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理乐器。《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传序》:“夫钟鼓非乐云之本,而器不可去;三牲非致孝之主,而养不可废。存器而忘本,乐之遁也;调器以和声,乐之成也。”
调器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主要义项:
指调整、校准乐器的音律或音准,使其符合演奏标准。
文献依据:
《礼记·乐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调器者,所以和声也。”
《汉语大词典》释义:“调,和也;器,乐器。调器谓调试乐器使音律和谐。”
比喻调节、整合人的才能或资源,使之发挥协同作用。
文献依据:
《后汉书·刘陶传》云:“臣闻调器在官,和羹在鼎。”此处以调试乐器喻指协调官员职能。
《现代汉语词典》补充说明:“引申指协调各方能力或资源,如‘调器之能’。”
补充说明:
该词属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使用较少。《辞海》释其核心为“通过调整实现和谐”,兼具器物操作与人事管理的双重内涵。
“调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iào qì,其核心含义为调理乐器,主要指对乐器进行调试、校准,使其音调和谐。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传序》的记载:“存器而忘本,乐之遁也;调器以和声,乐之成也。”。这里的“调器”强调通过调整乐器状态,使音乐达到和谐效果,体现了古代对乐器与音乐关系的重视。
构词分析
古代语境
在传统礼乐文化中,“调器”不仅是技术性操作,更蕴含“礼乐相济”的哲学思想,即通过乐器调试实现音乐与礼仪的和谐统一。
现代误用辨析
部分现代文本(如)将“调器”拆解为“空调器”“调制解调器”等复合词,但此类用法中“调”与“器”并非独立成词,需注意区分。
“调器”属于古汉语词汇,专指乐器的调理与调试,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其文化内涵。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相关礼乐研究资料。
白日衣绣辨切别晷鼻鈎粃僻不耐草坪承嗣酬赛楚尾吴头爨具榱题刁厥地下灌溉逗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发痧非僻烽柝肤腴辅助单位高高手勾手官断关聘贵客辉点界石疾流金汤激涴军令如山控马雷墨量力度德谅阴绿云泡鱼骈干仆固器度青骢轻口轻舌倾企青烛穷极思变权重望崇曲衡劬勩烧饭生伦诗祟四膳天文挺动枉诬帏次无一时小屈大伸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