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日影的一种仪器。《清史稿·天文志二》:“至 元始 有简仪、仰仪、闚几、景符等器,视古加详焉。”《清史稿·时宪志一》:“因其景虚澹,创为景符,以取实影。”
"景符"是中国古代天文测量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含义指用于精准投射日影光斑的铜制辅助装置。该词由"景"(日光投影)与"符"(辅助标识)复合构成,最早见于《元史·天文志》,专指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于1276年改进的测影设备组件。
在具体应用中,景符通过以下机制提升测量精度:
这项发明使中国晷影测量精度达到当时世界顶尖水平,其设计原理被收录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卷》(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并被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列为中世纪天文仪器的典范案例。现代复原件现存于河南登封观星台遗址博物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实证文物。
“景符”一词有两种不同释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定义:景符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的天文测量工具,作为高表的辅助仪器,用于精确测定日影长度。
原理:利用小孔成像技术,将高表横梁的虚影转化为清晰实像。铜制叶片中央有针孔,通过调节倾斜角度,使日光穿过小孔投射出米粒大小的光斑,显影横梁位置。
历史意义:
释义:指美好征兆或吉凶预兆,源自古代祭祀习俗。其中“景”表吉祥,“符”指征兆。
使用场景:多用于古籍或特定文学语境,现代汉语中罕见。
建议:若涉及历史或科技领域,“景符”通常指天文仪器;若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可能取象征性含义。需注意权威文献如《元史》等均以仪器解释为主。
鼈行薄具钵授步调陈刍乘杯慈氏单师断灾鹅腿子防军戈戟公诸同好光晖含玉郇公五云体话务员检防疆界挟斯纪极警夜钟迥汉酒晕妆鞠侯恐虑连搭燐火柳罐龙蛇阵拢头氯酸冒滥密码箱鸣舷默究杷车偏意起夫塙覈润毫山鬟神盖摄制实秀水仙操殊数厮舍滖灖踏步天赐之福偷快头一无二文字缘五菜悟觉下次小的遐畿新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