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恐虑的意思、恐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恐虑的解释

担心忧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一针针刺了羡覷,恐虑破后,有谁重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陆各报论京津兵变》:“南方尚无扰乱,惟 南京 情形,对此亦极恐虑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恐虑"的汉语词典释义

恐虑(kǒng lǜ)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恐”(恐惧)与“虑”(忧虑)并列构成,表示既恐惧又忧虑的复杂心理状态。其核心含义为因担忧潜在危险或不良后果而产生的双重负面情绪,强调心理上的不安与警惕。

一、释义与字源分析

  1. 单字解析:

    • 恐:本义为“害怕”,《说文解字》释为“惧也”,指因外界威胁引发的本能恐惧(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 虑:本义为“思虑”,《说文解字》注为“谋思也”,引申为对未来的担忧(来源:同上)。
    • 复合构词:二字并列,情感递进,凸显心理压力的叠加(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
  2. 整体释义:

    指因预见风险而同时产生恐惧与焦虑的心理状态,如《后汉书·窦融传》载:“恐虑变故生于不测”,即担忧不可预知的灾变(来源: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二、语义演变与消亡

该词属中古汉语词汇,多见于汉唐文献,宋后逐渐被“忧虑”“惶恐”等替代。消亡主因有二:

  1. 语义重复:双音节化进程中,“恐”“虑”义近,易被更简洁的双字词取代(来源:向熹《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 使用局限:多用于书面语境,口语中缺乏生命力(来源: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三、古籍用例

四、现代关联

现代汉语虽罕用“恐虑”,但其概念仍存于“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的临床描述中,表现为对未知威胁的持续性恐惧与忧虑(来源:《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来源:本文释义综合《说文解字》《古代汉语》《后汉书》《简明汉语史》《古汉语词汇纲要》《晋书》《心理学大辞典》等权威文献,未引用网络资源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恐虑”并非现代汉语中的规范词汇,可能是“恐惧”和“忧虑”的合并表达,或是对“焦虑”一词的误写。以下是两种可能性分析:

  1. 推测为“恐惧+忧虑”的组合义

    • 若拆分理解,“恐”指对特定事物(如危险、威胁)的害怕,“虑”指对未知或未来的担忧。组合后可能表示一种既恐惧又持续担忧的复杂心理状态,类似广泛性焦虑的表现,但无明确心理学定义。
  2. 可能是“焦虑”的误写

    • 发音相近的“焦虑”是心理学概念,指过度担心、紧张并伴随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的情绪障碍。根据DSM-5诊断标准,焦虑需满足持续6个月以上、难以控制且影响社会功能等条件()。

建议:请确认用词准确性。若指心理问题,建议优先使用专业术语“焦虑”或“恐惧症”;若为特定语境中的生造词,请补充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阿波罗安上案事摆忙百叶窗标译哔叽冰斧波臣砗磲垂拱而治點穴雕文织采慸葪独木不成林遁名匿迹幡旗附死服膺扶竹獦人海棠梨华纳遑扰诨名交搭经由谨完急战貜狙鈌云剑具官克臻犂明陇嵸落不是绿肥红瘦衲衲咆哱丕风平善千死千休切音气缸漆墨清滑钦贤馆荣援丧氛受阻爽适说公案随口屉子托里乡进香榭销魂夺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