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糧倉。《文選·張衡<東京賦>》:“發京倉,散禁財。” 薛綜 注:“京,大也。”
(2). 清 朝在 北京 設有十三個糧倉,通稱“京倉”。其中:祿米、南新、舊太、富新、興平五倉在 朝陽門 内,海運、北新二倉在 東直門 内,太平、萬安二倉在 朝陽門 外,本裕、豐益二倉在 德勝門 外,儲濟、裕豐二倉在 東便門 外。見《清會典·倉廒》。
“京倉”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泛指大型糧倉
清代官方糧倉體系
倉群位置 | 具體倉名 |
---|---|
朝陽門内 | 祿米倉、南新倉、舊太倉、富新倉、興平倉 |
東直門内 | 海運倉、北新倉 |
朝陽門外 | 太平倉、萬安倉 |
德勝門外 | 本裕倉、豐益倉 |
東便門外 | 儲濟倉、裕豐倉 |
特殊管轄 | 戶部内倉、内務府恩豐倉(合稱"京師十五倉") |
張衡《東京賦》"發京倉,散禁財"的記載,印證了該詞早在漢代已用于描述國家糧倉。
注:不同文獻對倉廪數量記載略有差異,主要因統計時段不同所緻。建議通過《清會典》《中國倉儲史》等專著獲取更完整信息。
《京倉》是一個詞語,在漢語中擁有特定的意思。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京”和“倉”。
“京”是一個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亠”,總共有3個筆畫。它的意思是“首都”、“城市”的意思。
而“倉”也是一個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人”,總共有4個筆畫。它的意思是“倉庫”、“庫房”。
《京倉》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社會。
在古代農業社會中,京城是一個主要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所以“京”代表了首都或者城市。而“倉”則代表了糧食和物資的儲存和管理。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語通常被寫作「京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京」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上方有一個完整的額外橫畫,形似「亠」。而「倉」的形狀也略有差異,字的上方沒有橫畫。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字形的發展,現代漢字的寫法已經逐漸改變,形成了目前通用的形态。
1. 他被派往京城,在京倉工作。
2. 這座城市有着豐富的文化遺産和曆史,是一座真正的京倉。
組詞:京城、倉庫、城市
近義詞:京畿、京都、倉城
反義詞:鄉村、農田、鄉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