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蟾的意思、冰蟾的详细解释
冰蟾的解释
指月亮。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 嫦娥 奉?”
词语分解
- 冰的解释 冰 ī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 蟾的解释 蟾 á 〔蟾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药)。“蟾宫”(月亮)。“蟾桂”
专业解析
"冰蟾"是汉语中具有文化意象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文学传统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本义
"冰"为会意字,甲骨文作"仌",象水凝結成冰的纹理,本义指水在低温下形成的固体;"蟾"为形声字,从虫、詹声,本义指蟾蜍。《说文解字》载:"蟾,似蝦蟇(蛤蟆),居陆地",后特指神话中月宫的三足蟾蜍。
二、文化意象
在古典文学体系中,"冰蟾"多构成寒月意象:
- 月宫象征:源自《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的典故,后世以"冰蟾"代指月亮,如元代陈旅《题扇》"骊珠落月冰蟾冷"。
- 清冷特质:通过"冰"的寒冷属性与"蟾"的月宫关联,强化月光皎洁清寒的意境,如明代高启《咏梅》"冰蟾驾月孤窅窅"。
- 诗词修辞:常见于宋元词曲对偶句式,与"玉兔""桂魄"构成互文,如《全宋词》载吴文英《绕佛阁》"看冰蟾、飞下露华井"。
该词释义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版)字源考据及《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典故溯源,其文学用例可见于《全唐诗》《全宋词》等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冰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月亮,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拼音:bīng chán
- 字面结构:“冰”象征清冷、皎洁,“蟾”指蟾蜍。因传说月中有蟾蜍(如“蟾宫”代指月亮),故两者结合比喻月光如冰般澄澈,或直接代指月亮。
-
来源与文学意象
- 该词源自神话传说,古人认为月亮上有蟾蜍,如《淮南子》提到“月中有蟾蜍”。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闹殇》中写道:“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此处“冰蟾”即指月亮,描绘了月光的清冷与神话色彩。
-
其他用法
- 现代语境中,“冰蟾”偶见于药品或品牌名称(如“冰蟾乳膏”),但这一用法与原始词义无关,仅为名称借用。
-
文化意义
- 作为月亮的雅称,“冰蟾”体现了汉语通过自然物象(冰、蟾)构建诗意意象的特点,常见于诗词、戏曲中,赋予文本清幽深远的意境。
总结来说,“冰蟾”是以神话和自然意象为载体的古典词汇,主要功能是文学修辞,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象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迭暴举冰流子不可避免潮田窗课窗艺楚棰刁难地灵人杰洞覩烦恼蜂骇附骥孤竦顾笑惶顾火炕见货假日解折警署进侍积痞蠲涤绢素据常开内老家人凉吹连绪立鐀伶仃镂肤乱坟岗律院率躁马资每限面红耳赤谋害亩陇器略亲表穷尽妻娶球子心肠稔熟若出一轨桑间濮上水戾四清松美竦眙谈犀涕霣围坝险阨下寿新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