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storical records] [古]∶ 书籍,多指史册
书籍;史册。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凡自 唐 虞 已来,编简所存,大之为河海,高之为山岳。” 唐 罗隐 《谗书·拾甲子年事》:“余过 太行 时,有传吏能道当时事,因拾於编简。” 清 姚椿 《朱古愚翁真赞》:“翁家先世,独以儒教,中更多故,编简失考。”
编简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文献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编纂竹简文书的行为,后引申为整理古籍文献的统称。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编”指串联竹简的皮绳或成册的书籍,“简”即古代书写用的竹片,二者组合构成“编简”,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文献整理活动。
该词的语义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
在语法功能上,“编简”既可作动词表示编纂行为,如“潜心编简二十年”,也可作名词指代典籍本身,《四库全书总目》中“编简浩如烟海”即属此类用法。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将其标注为书面语词汇,建议在学术著作或正式文书中使用。
“编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分为两种解释:
基本定义
指古代用竹简编联而成的书籍,后泛指史册或重要文献。例如唐代韩愈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写道:“凡自唐虞已来,编简所存,大之为河海,高之为山岳”,强调其承载历史的作用。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言文或历史文献中,如“编简失考”表示因战乱等原因导致典籍散佚(参考清·姚椿《朱古愚翁真赞》)。
基本定义
指对文字、文件等进行系统整理,使其条理清晰。例如“编简工作需细致周到”。
词源解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对“编”字的详细解析(来源)或唐代文献用例(来源)。
鳌鱼薄干胞衣地包元鄙吝不剌头不锈钢朝婚赤律律充课打鸡骂狗点金典贴凡宇焚尸扬灰伏死富益敷菑告助格什文怪生袿袍贵彊函盖乾坤合乐图和味惑主忽然殭尸借面吊丧纪录片金城汤池戢尾楷素賫表劳动节凌凘没头靺韐母亲女堞佩觽皮馄饨青士缺漓删采涉嫌收缚岁暮贪悋叹怨筒布同量突异翫华贤交现行枭窂下锹镢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