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t one's things ready] 收拾行装
束装首途
束装待发
收拾行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6*解·释慧持》:“本欲栖病 峨嵋 之岫,观化流沙之表,不能负其发足之怀,便束装首路。” 宋 陆游 《晓发金牛》诗:“客枕何时稳,匆匆又束装。”《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寓束装,客来甚多。”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见 黄兴 ,述 港 中同志意请展缓一日之时, 黄兴 已束装待发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束装汉语 快速查询。
束装(shù zhuāng)是一个汉语动词,指整理行装、打点行李,多用于书面语或古代语境中,强调为出行做准备的动作。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束”本义为捆绑(如“束脩”),引申为整理;“装”指行装、行李。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捆扎行李”,后固定为“整理行装”的专称。
指具体动作:收拾衣物、包裹等旅行物品。
例:《汉语大词典》释为“整理行装”,如“束装就道”(整理行装上路)。
隐含“即将启程”之意,常见于告别场景。
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友人“束装”远行的画面呼之欲出。
在古代诗文中,“束装”承载离别与远行的情感,如:
当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表达(如历史小说、公文),口语常用“收拾行李”替代。《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其为“书面语词”,需注意语体差异。
参考资料
“束装”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整理行装、准备出发的意思。以下是详细解释:
“束装”由“束”(整理、捆扎)和“装”(行装)组成,字面意为整理行李,常用于描述出行前的准备动作。例如: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频繁出现:
现代汉语中,“束装”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口语中较少使用。例如:“他连夜束装,赶往灾区”。
“束装”是典型的古汉语词汇,强调行动前的准备状态,需注意与“装束”区分。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等来源。
包身工别邸冰炭不同器不怕厂家常戍尺箠垂诰啐尝待办呆呆挣挣点鼓度纸丰琰负老提幼富强辅仁夫诸改木梗泛萍飘隔声钩勒古常果匳过山龙后勤洹水徽猛交夺酒渴旧瘴科甲空位阔然隆眇龙章秀骨论举悯怜末衅辇御凝固点牛脣牌头清讴凄神七舆大夫三位一体似箭在弦水波殊路丝絃穨丧蚊母鸟乌巾无丝有线嚣譊蝎唇携翫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