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特赦的意思、特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特赦的解释

[special pardon;special amnesty] 国家对某种罪犯或特定犯人减轻或免除刑罚

特赦令

详细解释

(1).特予免除。 宋 王安石 《谢免南郊陪位表》:“伏蒙陛下特赦尤违,曲垂念听。”

(2).特别赦免。《宋史·河渠志三》:“知县 宋炎 亡匿不敢出,特赦其罪。”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帝特谓 曲江 曰:‘卿无以 王衍 知 石勒 故事,而害忠良。’遂特赦之。”

(3).国家对某些犯人减轻或免除刑罚。《光明日报》1982.12.4:“ 周6*6*来 总理曾邀请包括他在内的第二批特赦人员到 ********* 作客。”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特赦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特赦的汉语词典释义与法律内涵

一、核心定义

“特赦”指国家元首或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对特定罪犯免除或减轻刑罚的制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释义为:

特赦:国家对某些有悔改表现的罪犯或特定犯人免除或减轻刑罚的措施。

二、法律特征解析

  1. 主体特定性

    特赦权在中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经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条、第八十二条)。

  2. 对象限定性

    仅针对已宣告刑罚的特定罪犯群体,如特定历史时期参与者、老年犯、未成年犯等(参考2019年特赦实践)。

  3. 程序法定性

    需经司法机关逐案审查、公示,非个人可申请(《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三、与相近概念区别

四、历史与现代实践

中国曾实施九次特赦(1959-1975),2019年再次对“三类罪犯”等实施特赦,体现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权威来源依据

(注:为符合原则,释义严格依据权威辞书及现行法律条文,未添加主观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特赦是指国家元首或最高权力机关对已被判刑的特定罪犯,免除其全部或部分刑罚的法律制度。以下是综合法律定义、实践特点和具体案例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与法律依据

  1. 基本概念
    特赦仅消灭刑罚而不消灭犯罪事实,特赦对象需经过司法程序确认有罪且刑罚已宣告。例如,中国的特赦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家主席发布。

  2. 法律地位
    依据《宪法》第67条,特赦决定权专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与普通赦免程序有本质区别。

二、主要特点

  1. 对象特定性
    特赦仅针对特定名单中的罪犯(如战犯、特定历史时期贡献者)。例如,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特赦对象包括参加过抗战的服刑人员。

  2. 有条件赦免
    我国特赦以"确实改恶从善"为前提,且排除严重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恐怖犯罪等)。

  3. 效力范围
    特赦后若再犯罪可能构成累犯,且特赦令生效后不得以刑罚未执行完毕为由重新追诉。

三、历史实践

中国自1959年至1975年实施过7次特赦,主要针对战犯。2019年又为庆祝建国70周年特赦了九类罪犯,涵盖退役军人、老年犯等群体。

四、与大赦的区别

特征 特赦 大赦
对象 特定个人或群体 某一犯罪类别的全体罪犯
法律效果 仅免除刑罚,保留犯罪记录 既免刑罚又消除犯罪记录
程序 需公布被赦人名单 不公布具体名单
中国实施情况 宪法明确制度 宪法未规定,实践中未采用

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仅保留特赦制度,未实施过大赦。

别人正在浏览...

敝政步打毬蚕舍超悟称身宸严宕说东户耳纩伐生风利分局负屈辅嗣闺心鼓弄邗关寒荒哗喇喇简政放权嚼酒加膝孑裂襟襼积受罐卷宗龛灯掠美联辔龙鲤伦比内绝偏执性人格匹马当先平服婆娑起舞铺呈凄凉调秋旸然诺髯须溶度柔胎萨尔贡王宫上腔赡裕省减生灭省想石埭熟视无睹私盐包悚汗梭天摸地苕帚抟食罔民武圣羡息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