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薄纸铺在石碑或石器上,轻拍轻打,使纸在碑或器的凹下处也凹下,再用蘸墨布团全面轻按,凹下处无墨,文字、图形便显示纸上,此种操作过程或成品,均称石拓。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关于 贯休和尚 的罗汉像,我认为倒是石拓的好,亲笔画似乎过于怪异。”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如 最澄 携归品中有《书法目录》,包括 王羲之 《十八帖》……等 唐 代石拓和真迹共十七种。”
“石拓”是一个与传统文化技艺相关的词语,其含义和具体解释如下:
石拓指一种通过拓印技术将石碑、石器等硬质材料表面的文字或图案复制到纸张上的过程或成品。具体操作时,需将薄纸覆盖在器物表面,通过轻拍使纸张贴合凹痕,再用蘸墨布团按压,最终形成黑白分明的拓片。
鲁迅曾评价石拓版画优于亲笔画作(如贯休罗汉像),认为其更显庄重;汉画像石拓片则是汉代建筑雕刻艺术的重要见证。
该词亦为人名(如模特石拓),但此义项与词语本义无关。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制作流程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古籍文献或专业考古资料。
《石拓》是指将字印在石头上,留作传世的碑刻或石刻文物。这是一种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的碑刻、铭文和摩崖石刻中。
《石拓》这个词由“石”和“拓”两个部分组成。部首是“石”字的部分,表示与"石"相关的意思;而“拓”则是构成整个字的部分。
“石”的部首是石头,它的拼音是“shi”,笔画数为5;而“拓”的部首是手,它的拼音是“tuo”,总共有8个笔画。
《石拓》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由于纸张稀缺,石头被用作一种重要的书写材料。人们通过在石头上刻写文字,并制成石刻,以便保存重要的信息、庆祝纪念、表达敬意等。如今,这些古代的石刻通过拓印的方式留存下来,成为了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石拓》这个词在繁体中的写法为「石拓」。
在古代,中国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而《石拓》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为「石拓」,与现代的写法相同。
1. 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石拓上复原那个古代碑文。
2. 这块石拓是从故宫博物院的展览中移植到我们学校的。
3. 他通过研究石拓,深入了解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与历史。
与《石拓》相关的组词有:
1. 石刻
2. 摩崖石刻
3. 碑刻
4. 铭文
5. 传世文物
与《石拓》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碑帖
2. 云锦
3. 金石之交
4. 金石文
5. 研究碑刻
与《石拓》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纸上谈兵
2. 移花接木
3. 虚构
4. 虚幻
5. 缺少实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