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黜的意思、禁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黜的解釋

禁锢罷黜。謂罷免官職并禁止參與政治活動。《晉書·慕容皝載記》:“ 王憲 、 劉明 ,雖其罪應禁黜,亦由孤之無大量也,可悉復本官,仍居諫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禁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對官員的嚴厲處罰行為。其核心含義是免除官職并加以禁锢,即不僅罷免其職務,還限制其人身自由或政治權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禁黜”指古代帝王或朝廷罷免官員的職位,并禁止其再參與政事或擔任官職。它比單純的“罷免”(黜)更為嚴厲,增加了“禁锢”(禁)的懲罰,意味着被處罰者不僅失去官職,還可能被剝奪一定的社會活動自由或政治前途。其性質接近于現代意義上的“革職永不叙用”并附加人身限制。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禁黜”條目的釋義。

  2. 字義分析:

    • 禁:本義指禁止、制止,引申為禁锢、關押、限制。在此詞中強調對官員後續政治權利和人身自由的剝奪或限制。
    • 黜:本義指貶退、廢除、罷免。在此詞中特指免除官職。
    • 二字結合,“禁黜”強調了對官員的雙重懲罰——既解除其職務,又施加禁锢的處分,體現了處罰的嚴重性。來源:《說文解字》對“禁”、“黜”二字的字源及本義解釋(中華書局)。
  3.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史書、政論文獻,記載對犯重罪或失職官員的懲處。

    • 例如,《後漢書·卷六十一·左周黃列傳》記載:“(周舉)劾奏貪猾,表薦公清,朝廷稱之。後坐請托,禁黜歸家。” 此例說明周舉因“請托”(走後門、徇私情)之罪被處以“禁黜”之罰,即被罷官并禁锢在家。來源:《後漢書》相關章節記載(中華書局點校本)。
    • 又如,《宋書·卷八十四·鄧琬傳》載:“琬性鄙暗,貪吝過甚,財貨酒食,皆身自量校。至是父子并賣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販賣… 世祖悉免官,禁锢終身。” 其中“禁锢終身”即“禁黜”的體現。來源:《宋書》相關傳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同義詞與辨析:

    • 罷免/黜免:僅指解除官職,不包含禁锢之意。
    • 削籍/除名:指從官員名冊中除名,取消官員身份,嚴重程度接近“禁黜”,但“禁黜”更強調附加的人身限制。
    • 禁锢:指限制人身自由或政治權利,是“禁黜”處罰的一部分。單獨“禁锢”不一定伴隨罷官(如對平民),而“禁黜”必然包含罷官。來源:古漢語常用詞辨析研究(相關學術論文或工具書)。

“禁黜”是一個古代吏治術語,指将官員革除官職并同時施加禁锢的嚴厲處罰,體現了古代對官員渎職或犯罪行為的重懲制度。其核心在于官職免除與人身/權利禁锢的雙重懲罰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禁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禁黜(拼音:jìn chù)指對官員進行雙重處罰:既罷免其官職,又禁止其參與政治活動。其核心含義是“禁锢罷黜”,即通過行政手段剝奪官員的職位及政治權利。

詞語結構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慕容皝載記》,原文提到:“王憲、劉明,雖其罪應禁黜,亦由孤之無大量也。”此處指因罪罷免官員并限制其政治活動。古代多用于描述帝王或權臣對失職官員的嚴厲處置。

近義詞辨析

注意事項

  1.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
  2. 與“罷免”不同,禁黜帶有終身禁止複出的附加懲罰性質。

建議需要深入探究古代官制時,可參考《晉書》《資治通鑒》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徽鼇峯鸨合不妥采蝀彩燕顫慄畜家村哥裡婦電掣點存獨軌鐵路對牀夜語牍尾二德防不勝防沸沸揚揚宮雉孤遠海南沈河道阖宗黃頭奚化行火鈴鞠按俊耆覽鏡良士練悉領水理知録圖門閱門侄秘軌起廢情窦漸開企拟泣筍台起息綦下桑織山坻傷風化駪駪受聽秫稭掏心套言謄録頭蝨吞風飲雨托幽無暨香榧崤函戲渎蟹泉息交絕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