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策的意思、定策的详细解释
定策的解释
(1).亦作“ 定册 ”。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与大将军 霍光 定策立 宣帝 ,益封千户。”《汉书·赵充国传》:“与大将军 霍光 定册尊立 宣帝 ,封 营平侯 。”《旧唐书·韦嗣立传》:“以定册尊立 睿宗 之功,赐实封一百户。”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李泌 曰:‘赖陛下语臣,使 杨素 、 许敬宗 、 李林甫 之徒承此旨,已就 舒王 图定策之功矣。’” 明 李贽 《读史汇·杨廷和》:“余又怪其不能以事 康陵 者而事 永陵 也,岂其真挟定册之功,或恃 世宗 仁圣,终能听己也耶?”《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 穆宗 崩,太后定策立 德宗 。”
(2).决定方略或策略。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运筹 固陵 ,定策东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庚午,帝还 越州 ,遂定策航海,乃移 四明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二十一年,定策屯田。”
(3).既定的政策方略。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术,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词语分解
- 定的解释 定 ì 不动的,不变的: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定稿。定数(?)(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 使不变动:定案。定罪。决定。确定。 平安
- 策的解释 策 è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鞭打:策马。鞭策。 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网络扩展解释
“定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历史背景和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古代尊立天子的仪式
指大臣拥立新君并记录于简策的礼仪程序。古代新天子即位时,需将拥立过程书写于简策,告祭宗庙以昭合法性。例如:
- 西汉霍光与韩增定策迎立汉宣帝(《汉书·韩王信传》);
- 东汉窦武拥立汉灵帝时使用该词(见示例)。
二、决定重大策略
指制定核心方针或军事战略,强调决策的周密性。例如:
-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刘邦制定东袭策略;
- 宋高宗建炎三年定策航海迁都(《续资治通鉴》);
- 清代屯田政策的制定(俞正燮《癸巳类稿》)。
三、既定的政策方略
指已成体系的国家治理方针,如陆机《辩亡论》强调遵循“定策”以保政权稳定。
现代延伸义
在当代语境中,该词可泛指重要决策的制定过程,如提到的“领导者需深思熟虑确定策略”。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典章制度、历史事件及现代语义延伸,核心含义始终围绕“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欲了解完整出处,可查阅《汉书》《续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定策(dìng cè)这个词是指确定决策、制定政策或规划等方案的意思。下面分别介绍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形、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定(dìng):宀 (mīan) 作为部首,五画;
- 策(cè):竹 (zhú) 作为部首,筆画共十筆。
来源:
《定策》的“定”意为确定、规定,“策”意为计策、方案。结合在一起,表示确定决策或制定方案。
繁体字形:
《定策》的繁体字形為「定策」,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汉字写法:
在古代,「定策」并没有特别的古代汉字写法,其字形与现代形式相似。
例句:
1. 我们需要制定一项定策,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2. 定策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论证。
组词:
定计(dìng jì)- 确定计策、制定方案
定规(dìng guī)- 确定规章制度
定论(dìng lùn)- 确定论断、下结论
近义词:
决策(jué cè)- 制定决策
制定(zhì dìng)- 制定政策、规划
反义词:
破碎(pò suì)- 破坏、打破
废除(fèi chú)- 废止、取消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