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里司的意思、里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里司的解释

指里长。《梁书·安成康王秀传》:“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徵士 陶潜 曾孙为里司。 秀 叹曰:‘ 陶潜 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南史·陈纪上·武帝》:“﹝ 陈霸先 ﹞初仕乡为里司。”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管子二》“择其贤民使为里君”:“是可证里君职务之崇要,决非管五十家之里司也。”参见“ 里长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里司”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属性的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基层行政单位中的管理人员。根据《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第12卷)的解释,“里司”一词源于秦汉时期的乡里制度,原指负责管理一定区域内户籍、赋税及治安事务的基层官吏,其职能与“里正”“里长”相近。例如,《汉书·百官公卿表》提到:“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里司掌户籍。”

从职责范围来看,“里司”需定期核查人口变动、调解民事纠纷,并向上级官府汇报辖区情况(《中国历史官职辞典》,2008年)。唐宋时期,随着里甲制度的调整,“里司”的职权逐渐被“保甲长”等职位替代,但其名称仍散见于地方志及民间契约文书中,如明代《宛署杂记》记载某地“里司协同耆老,督催税粮”。

需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里司”已不作为常用词汇出现,仅在研究古代制度或文献考据时使用。其语义核心始终围绕“基层治理者”的身份特征,体现了传统社会对地方自治与官民衔接机制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

“里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1.基本定义

“里司”指“里长”,是古代基层行政单位“里”的负责人,负责管理户籍、赋税等事务。这一职位在《梁书》《南史》等史书中均有记载,如《南史·陈纪上·武帝》提到陈霸先“初仕乡为里司”,即其最初官职为里长。

2.历史出处与职能

3.文学与诗词中的使用

宋代诗词中“里司”多用于文学化表达,如范成大诗句“阆风苑里司花女”,借指掌管事务者;杨万里诗中“句里司勋别有春”则是一种比喻用法。

4.与现代的关联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部分方言可能保留类似称呼,但无明确依据。

“里司”是古代基层官职,职能类似里长,多见于史书及文学作品。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梁书》《南史》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打受骂犴圄半解秉执壁坞刬刻超然迈伦扯筋重修旧好喘呼触目皆是刍议蹉踬错综饭豆费手风闻论事贡公喜錧钥姑苏横枝儿活棋酒妇九龙壁吉星高照濬发困弊劳动改造亮弼恋轩潋灧利达躘蹱路出没乱煞莫桑比克暖流栖处青玄九阳上帝七十二帝蹊闲全年屈急荣芬戎吏丧家之狗散送韶艾身税术甲顺事死间台家烫手天社铜面透支退衙尾衔乡饮大宾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