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羁縻卫所的意思、羁縻卫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羁縻卫所的解释

明 代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单位,就其地分任归附的各族首领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以加强中原与边疆地方的关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羁縻卫所是明朝在边疆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行政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因俗而治”实现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羁縻卫所是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在边疆非主体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机构,通过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都指挥、千户等官职,授予世袭权力,管理辖区内的军政事务。其核心是“以夷治夷”,既保持中央权威,又尊重地方自治传统。

二、设置背景与目的

  1. 巩固边疆统治:明朝为减少边疆叛乱风险,在东北、西北等地区(如奴儿干都司、哈密卫)设立羁縻卫所,分散管理少数民族势力。
  2. 延续羁縻政策:继承汉唐以来的羁縻传统,结合元代土司制度,但更强调军事与行政结合,与西南土司制形成南北差异。

三、管理特点

四、与土司制度的区别

对比项 羁縻卫所 土司制度
适用地区 东北、西北边疆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机构性质 军事与行政结合(卫所体系) 以行政为主(府、州、县)
控制强度 更松散,依赖部族首领 相对紧密,设流官监督

五、历史作用

  1. 稳定边疆:通过笼络首领减少冲突,维护明朝北部边疆长期稳定。
  2. 促进融合:加强中原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民族融合。
  3. 奠定治理基础:为清代“改土归流”和现代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历史经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卫所案例(如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可参考《明史》或相关边疆史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羁縻卫所

羁縻卫所(jī mí wèi suǒ)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四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羁(缶部,手下三笔),縻(糸部,手加冖四笔),卫(卩部,手下一笔,口加一笔),所(戶部,手下一笔)。

来源:《羁縻卫所》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这篇文献中,意思是“国家辖制的边远守军”,主要是指古代中国的边关部队。

繁体:羈縻衛所。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羁縻卫所的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与现代字形保持一致。

例句:边疆需要派驻一些羁縻卫所,以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全。

组词:羁縻国、卫所、羁縻制度。

近义词:边防部队、边关卫队。

反义词:中央军、内陆部队。

别人正在浏览...

百死剥剔抱着旧皇历篦簵黐竿雠怨打击牴啎发蒙啓蔽发摘悱恻缠緜俯冲甘露门官常管涵鬼魅伎俩古押衙黑雾天光呵砚轰轰将要燋折浄福嵇山积行崛郁开小竈馈饟廓大镜乐探骊龙嶙囷隆穷锣齐鼓不齐甪直马翻人仰面喻庙讳迷离徜仿鸣哮蔫烟沛腾疲餧蒲奕侵盗钦诏秋荚乳茄三蘖事过情迁兽扰汰选腾冲条比瓦蓝万衆畏微无彊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