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冒饷的意思、冒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冒饷的解释

贪污军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回目:“告冒餉把弟卖把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冒饷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军事术语,指虚报兵员名额或军饷数额以骗取国家财政的行为。其核心含义是通过伪造名册、虚增兵数等方式贪污军费,属于古代军需腐败的典型形式。以下从释义、历史背景与现代使用三方面展开说明:


一、核心释义

  1. 字义分解

    • 冒:假冒、虚报。《汉语大词典》释为“假托、冒充”。
    • 饷:军粮、军饷。《古代汉语词典》注为“军队的俸给”。

      合指以虚假手段冒领军饷。

  2. 完整定义

    指将领或官吏伪造兵员名册,虚报军队人数,骗取朝廷发放的军饷、粮草等物资,中饱私囊的行为。例如:

    “明末边将多冒饷,实兵不及半数。”(《中国历史大辞典》


二、历史背景与案例

  1. 盛行时期

    此现象在明清两代尤为严重,尤其见于边防军队。因兵员流动性大、监管困难,将领常通过“吃空饷”(保留逃亡或死亡士兵名额)贪污。

    • 明代:戚继光《练兵实纪》曾揭露“虚冒名籍,克减钱粮”之弊。
    • 清代:乾隆朝甘肃冒赈案(虚报灾民数)即与冒饷逻辑相通(《清史稿》。
  2. 法律惩处

    历代律法均严惩冒饷:

    • 《大明律》规定:“虚冒军粮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 《大清律例》增设“斩监候”条款(《中华律令集成》。

三、现代使用与延伸

现代汉语中,“冒饷”一词虽罕用,但衍生出“吃空饷” 这一口语化表达,泛指机关事业单位虚报在编人员骗取财政拨款的行为,如:

“部分学校存在‘吃空饷’问题,虚报教师人数套取工资。”(《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2. 王力等.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3. 郑天挺等.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4. [明]戚继光. 《练兵实纪》. 中华书局, 2001.
  5. 赵尔巽等. 《清史稿》. 中华书局, 1977.
  6. 张晋藩. 《中华律令集成》.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1.
  7. 周洪波. 《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9.

网络扩展解释

“冒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主要指向以下两种解释:

1.贪污军饷(主流解释)

这是多数文献和词典中的定义,指将领通过虚报士兵人数或伪造名册等手段,骗取国家发放的军饷。例如:

2.冒险行动(少数解释)

个别资料(如)将其拆解为“冒险”与“饷”的组合,解释为“不顾后果地冒险行事”。但此释义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词源或用法演变有关,需谨慎采用。


使用场景与辨析

建议在学术或正式场景中采用第一种解释,并结合具体文献(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理解其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白苹洲宝珠被服赑屃笔下留情不具宸声辰宿跌磕放志風光好冯隆分取佛地符玺彀当篝灯呵冻孤雏腐鼠过物合樽泓浄滑汏怀道慌手慌脚环锁哗怒豢腴活落见觑霁氛金诺军正拘收巨壮柯烂棋坑杀跨街联席会议离尘箩斗路易盟槃谋惟牛鸣配衬契领青葱清尚清水亲昭声价百倍世服受穷同厠统楫寤梦香台獮猴舞险文蟂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