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沉木的意思、浮石沉木的详细解释
浮石沉木的解释
见“ 浮石沉木 ”。
词语分解
- 浮石的解释 .山名。在 东海 。《楚辞·王逸<九思·伤时>》:“观 浮石 兮崔嵬,陟 丹山 兮炎野。”原注:“ 东海 有 浮石之山 。”.山名。在今 江西省 南康县 西,形如覆钟,水环其外。 宋 苏轼 《留题
- 木的解释 木 ù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呆笨:木鸡。
网络扩展解释
“浮石沉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析:
一、基本解释
该成语字面意为“石头浮起,木块沉下”,用来比喻是非颠倒或胡言乱语,常形容舆论被歪曲、真相被掩盖的情况。例如《新语·辨惑》中提到:“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即指流言蜚语能混淆视听,将事实扭曲。
二、出处与典故
- 最早出处:汉代陆贾的《新语·辨惑》。
- 历史用例:清代钱谦益在《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中曾用此成语,形容正直之人亦难免遭受诽谤。
三、结构与用法
- 成语结构:联合式(由“浮石”和“沉木”两个动词短语并列构成)。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多用于批判性语境。
- 常见搭配:如“免于浮石沉木之口”,强调避免被谣言中伤。
四、示例延伸
- 古籍例句:“群邪所抑,以直为曲”(《新语·辨惑》)。
- 现代造句:“沉舟见状……一招浮石沉木削向易羽帛下盘”(此例为文学化用法,结合了字面与比喻义)。
“浮石沉木”通过反物理现象的描写,生动体现了语言或舆论对事实的颠覆性影响。其核心在于批判是非混淆的社会现象,适用于文学、历史及社会评论等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浮石沉木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在水中漂浮的石头和在水底沉没的木材。根据浮石沉木的含义,可以延伸引申为形容失去本真或本质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境或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浮 - 拆分为⺝和⺡两个部首;共5画;
石 - 拆分为⺆和⺸两个部首;共5画;
沉 - 拆分为氵和冘两个部首;共7画;
木 - 拆分为⺇和朩两个部首;共4画。
来源:
浮石沉木最早出现在《庄子·南华经》中,其中写道:“鱼游乎深水,蛇出乎樽俎,群生之迹。六鹢无声,九牧不言。是造物者以其群生也,无声无言,故能造物。”在这段文字中,浮石沉木被用来形容造物主所创造的生灵,追求本真的状态。
繁体:
浮石沉木的繁体字为「浮石沉木」,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康熙字典》,浮石沉木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为「浮石沉木」,没有变化。
例句:
1. 他的才华就像浮石沉木般,被埋没在平凡的工作中。
2. 那个渔夫捕到了一块浮石沉木,被人们当作宝贝珍藏。
3. 这幅画的意境如同浮石沉木,给人一种宁静和深思的感觉。
组词:
浮光掠影、石沉大海、木已成舟、浮想联翩
近义词:
默默无闻、深思熟虑、无声无息
反义词:
卓有成就、显眼高人、声名鹊起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