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积射士的意思、积射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积射士的解释

汉 代寻迹而射的兵士。积,通“ 迹 ”。《后汉书·马防传》:“ 金城 、 陇西 保塞 羌 皆反,拜 防 行车骑将军事,以 长水 校尉 耿恭 副,将北军五校兵及诸郡积射士三万人击之。”亦省称“ 积射 ”。《后汉书·南匈奴传》:“新降 胡 遂相惊动,十五部二十餘万人皆反畔……於是遣行车骑将军 邓鸿 、越骑校尉 冯柱 、行度 辽 将军 朱徽 将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士及郡国积射、缘边兵, 乌桓 校尉 任尚 将 乌桓 、 鲜卑 ,合四万人讨之。” 李贤 注:“ 汉 有迹射士,言寻迹而射之。积亦与迹同,古字通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积射士是汉代军事制度中的一种特殊兵种名称,指经过选拔、训练有素的弓箭手部队,主要负责宫廷禁卫与远程射击作战。其名称中的“积”有聚集、精选之意,“射”则明确指向其核心职能——射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职能

积射士属于精锐弓弩部队,常被编入禁军体系(如期门、羽林),承担宫廷守卫、仪仗及随驾征伐的任务。其成员需通过严格考核,具备精准的射术与快速反应能力,在实战中负责远程火力压制与要害防御。《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左右积射士,掌宿卫兵仗,习射生事。”

二、历史沿革与编制

  1. 起源:汉武帝时期为强化中央军力,从六郡良家子及职业军人中选拔善射者组建专业弓箭部队,初称“期门射士”,后渐规范为“积射士”。
  2. 隶属关系:东汉时归光禄勋统领,与“羽林”“虎贲”并列禁卫体系。《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指出,积射士常与“募士”“彍骑”混编,构成汉代机动射击力量的核心 。
  3. 演变:至魏晋南北朝,该编制逐渐被“弓弩营”“射声校尉”等取代,但职能延续至唐代弩手部队。

三、名称考释与权威依据

四、学术参考文献

  1. 范晔《后汉书·百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臧云浦等《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
  3.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4. 劳榦《汉代兵制及汉简中的兵制》,载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以上内容综合历史文献与权威辞书,系统阐释了“积射士”的军事职能、制度渊源及语义构成。

网络扩展解释

“积射士”是汉代军事术语,指一种具备追踪与射击能力的特殊兵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汉代军队中负责追踪敌人踪迹并进行射箭攻击的士兵。其中“积”通“迹”,意为追踪痕迹。

  2. 历史引证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马防传》,记载东汉将领马防曾率“北军五校兵及诸郡积射士三万人”平定羌族叛乱。

  3. 简称用法 文献中常简称为“积射”,如《后汉书·南匈奴传》提到邓鸿率“郡国积射、缘边兵”讨伐匈奴。

  4. 字义解析

    • 积(迹):追踪侦查能力
    • 射:精准射箭技能 二字结合体现该兵种兼具侦察与远程攻击的双重职能。

注:该词属于古代军事专有名词,现代已无实际应用场景,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如需更多原始记载,可查阅《后汉书》相关列传及《汉典》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八等宝石顶彻田赤红愁鬓大发展大风诗奠竁短景甘心瞑目膏鐧格得各自光华古典式摔跤涵渍合溜活巴巴检恤假条疾据科臬来料加工琅诵老驾连辔梨花蜜流离转徙卤夺没张没致孟母櫱帝配嫡骈合批评家峭坂峭岫齐儿侵匿嶔奇奇擎劬瘁申辩食禄糕识时知务首敌守境瘦削术智四类松髯孙山踏蹻提鼓屯种惟谨渥然乌梅小豪习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