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极乐的意思、极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极乐的解释

(1).尽情娱乐。 汉 枚乘 《梁王兔园赋》:“游观西园,从容安步。鬭鷄走兔,俯仰钓射。煎熬炰炙,极乐到暮。” 晋 成公绥 《啸赋》:“揔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2).非常快乐。 汉 班固 《西都赋》:“方舟并騖,俛仰极乐。” 明 袁宏道 《致王瀛桥》:“病是苦事;以病去官,是极乐事。”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我死心塌地的肯定了我们居住的世界是极乐的。”

(3).指极乐世界。 唐 李绅 《题法华寺》诗:“极乐知无碍,分明应有缘,还将意功德,留偈法王前。” 明 袁宏道 《西方合论·第一刹土门》:“次同居浄土者,如极乐中有众生, 妙喜国 中有 铁围 、男女之类。”

(4).借指佛经。 明 袁宏道 《夷陵罗子华墓石铭》:“暮年皈心莲邦,课诵至忘寝食。既病不服药,唯诵极乐如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极乐"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极乐"指"最大的快乐",由程度副词"极"与名词"乐"构成偏正结构,本义强调快乐达到顶点状态。此释义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庄子·至乐》篇已出现"至乐无乐"的哲学辩证表述。

二、佛教术语 在佛教语境中特指"极乐世界",梵语Sukhāvatī的汉译,出自净土宗经典《佛说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佛学辞典将之定义为"阿弥陀佛愿力所成之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终极解脱境界。

三、现代转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其引申义项,既保留"形容非常快乐"的原始用法(如:极乐狂欢),也发展出戏谑性贬义用法,如网络语境中"极乐净土"被解构为流行文化符号。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运用"极乐世界"暗喻人物命运转折,展现词汇的文学张力。

注:参考文献对应实体出版物,因平台限制无法提供数字链接,建议读者参阅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2版)、中华书局《佛学大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老舍全集》等权威文献核实引文。

网络扩展解释

“极乐”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含义

  1. 尽情娱乐: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如枚乘《梁王兔园赋》中“极乐到暮”描述宴游之乐。
  2. 极度快乐:如班固《西都赋》“俛仰极乐”及袁宏道“以病去官,是极乐事”,均指超越寻常的喜悦状态。

二、佛教术语(核心义项) 特指阿弥陀佛的净土世界,出自《佛说阿弥陀经》。该世界位于西方十万亿佛土外,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其形成源于阿弥陀佛修行时发四十八大愿所感召的清净佛国,是净土宗核心信仰。

三、文学引申

  1. 象征理想境界:如冰心散文中将现实世界喻为极乐。
  2. 代指佛经:部分文献以“极乐”借代佛教经典。

▲需注意:佛教释义为最权威用法,其他含义多属文学化表达。当代语境中,“极乐世界”常被泛化用于形容完美境地,但其宗教内涵仍占据主导地位。

别人正在浏览...

八貂宝忏别路币马宾服赑响部署不知丁董仓吏谗间呈纸辍职邓稼先谍记顶礼放灯非虑封坛告茶骨笃犀鬼手鼓洽固植汗青红草画命活动椅剪屠教督潗湁金人之箴稽酌据旅伶俜瞵盼落作美钞尨眉皓发民为邦本楩枫劈泻轻鸿亲如手足人话稍绿圣节手脚无措水沉死没腾所长他室外寓枉刺伟力温带大陆性气候先导相提并论乡饮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