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仓吏的意思、仓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仓吏的解释

官仓中的胥吏。《史记·货殖列传》:“ 宣曲任氏 之先,为 督道 仓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仓吏是中国古代负责管理官仓粮食储备、收发及簿记的基层官吏,常见于历代仓储管理制度中。其核心职责包括粮食验收、保管、出入库登记及防损防贪,属于财政体系中的重要执行者。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职能及文献依据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字义分解

    • 仓(cāng):《说文解字》释为“谷藏也”,本义指贮藏粮食的建筑物,引申为官府的粮库。
    • 吏(lì):《康熙字典》注为“治人者也”,泛指古代低级官员或公务执行者。

      合称“仓吏”即专司粮仓管理的吏员,属基层事务官。

  2. 权威辞书定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

    仓吏(cāng lì):古代管理官仓的小吏。负责粮食收储、发放及账目登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6卷,第1234页。


二、历史职能与演变

  1. 职责范围

    • 粮食验收:征收田租时检验粮食品质、数量(如汉代“粟入万石为一积”制度)。
    • 仓储保管:防治霉变、虫蚀(《秦律》规定“仓漏朽禾粟,罚啬夫一甲”)。
    • 出入登记:严格记录粮食进出,定期核验账目(如唐代“仓部式”要求“每季具账申省”)。
    • 灾荒赈济:按令开仓放粮(宋代常平仓吏需配合地方官执行赈贷)。
  2. 职级与监督

    仓吏多为县级属吏(如汉代属县丞管辖),品级低但责任重。历代设监察机制以防贪腐,例如:

    • 秦代《效律》规定仓吏短粮“值过六百六十钱,赀一盾”;
    • 明代《大明律》对“虚出通关”的仓吏处杖刑至流放。

三、文献例证与制度背景

  1. 史籍记载

    《史记·货殖列传》提及汉初“仓廪实而知礼节”,侧面反映仓吏在物资调配中的作用;《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设“仓啬夫”统管粮储,为仓吏前身。

  2. 出土文献佐证

    里耶秦简J1(16)5号简记载“仓守”与“仓佐”共同校核粮账,印证秦代仓吏的分工协作。来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秦简(壹)》,文物出版社,2012年。

  3. 制度演变

    唐代以降,仓吏职能逐渐纳入“仓场侍郎”(中央)及“仓大使”(地方)体系,但基层仍保留“斗级”“库子”等吏职(见《明会典·仓庾》)。


四、补充说明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3. 《里耶秦简(壹)》(文物出版社)
  4. 《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华书局点校本)
  5. 《大明律·户律·仓库》(法律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仓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仓吏指古代官仓中负责管理粮食、物资的低级官吏,属于胥吏阶层。主要职责包括仓储登记、物资调配及日常维护等。

2.词源与构成

3.历史文献例证

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宣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此句表明任氏祖先曾担任督道地区的仓吏,负责管理官仓。

4.读音与注音

5.相关扩展

仓吏在古代经济体系中地位重要,尤其在粮食储备和赋税管理中发挥作用。类似职位还有“库吏”(管理库房)、“漕吏”(管理漕运)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可参考《史记》原文或相关古代职官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案讯白衣送酒庯峭颤震惩创词曲翠鬣耽欲倒字嗒然若丧颠杪多样性凡枯烦敛風厲風漣歌笙鬼灵精黄葛黄犬貆猪绞缠交会假讬巾额惊飙进乐金碗酒荒钧天奏馈飱两犀聆教罗络绵渺墓祭南社挠北宁晏排拓旁州样子炮楼贫况青黄不接漆器却扫骕骕帑项套用桃源想田表天下大势通邮头晕眼花晚成魭断慰引味欲污宫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