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煮茶的釜器。 宋 陶穀 《清异录·十六汤》:“以金银为汤器,惟富贵者具焉。”
“汤器”是古代汉语词汇,指煮茶用的釜类器具,主要用于烹煮茶汤。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汤器指煮茶的釜器(即锅具),常见于宋代饮茶文化中。其名称中的“汤”指热水或茶汤,“器”即器具,合称代指烹茶工具。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宋代陶谷在《清异录·十六汤》中提到:“以金银为汤器,惟富贵者具焉”,说明当时金银材质的汤器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一记载反映了宋代茶文化中对器具材质的讲究。
材质与使用场景
汤器材质多样,普通人家可能使用陶、铁制品,而富贵阶层则偏好金银材质。其功能类似现代煮水壶,但更注重火候控制,以保证茶汤品质。
相关延伸
需注意“汤”在古汉语中多指热水或药汤(如“赴汤蹈火”),此处特指茶汤;“器”则强调专用性,与普通炊具区分。
汤器是指用来盛汤的器具。汤器通常由陶瓷或金属制成,具有一定的容量和特殊的设计,可用于烹饪、盛装和饮用汤类食物。
汤器的字形由"汤"和"器"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汤"是水的意思,是由"冫"(三点水)和"氵"(水)组成。"器"表示容器,由"口"、"大"和"广"等部首组成。根据笔画计算,"汤"共有3画,"器"共有8画。
汤器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作为古代汉字的一部分。汤器作为汉字的组合,表达了将汤置于特定的容器中的概念。
汤器的繁体字是「湯器」,在繁体字的使用地区(如台湾、香港等),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这种字体。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以「汤器」为例,古代的写法中有可能将「汤」写作「湯」,或将「器」写作「器」,这主要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字的形态和书写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 我买了一套精美的汤器,用来款待客人。
2. 这个汤器的设计独特,能够保持汤的热度。
汤盘、汤匙、汤碗、汤勺、煲汤器
汤盅、汤壶、瓦砚、饭盆、粥盘
酒器、茶具、饮料杯、水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