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令的意思、科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令的解释

法令;律条。《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劝人生业,为制科令。”《晋书·刑法志》:“凡所增十三篇,就故五篇,合十八篇,於正律九篇为增,於旁章科令为省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科令”是古代汉语中的法律术语,主要指法令、律条或规章,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释义

“科令”指古代官方制定的法令或律条,用于规范社会行为。该词由“科”(指法律条文分类)和“令”(指具体规定)组合而成,强调法律条文的系统性和强制性。

二、文献例证

  1.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劝人生业,为制科令”,指通过制定法令引导民众从事生产。
  2. 《晋书·刑法志》
    提到汉代法律改革时“於旁章科令为省矣”,说明“科令”是法律体系的一部分。
  3. 《三国志·魏书·刘劭传》
    记载刘劭参与“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体现其法律编纂功能。

三、延伸用法

明代诗词中也有使用,如孙承恩《题画牛》中“徵科令行急”,反映古代赋税法令对民众的影响。

四、相关概念

与“律”“令”等法律术语并列,但“科令”更侧重具体规章的制定与执行,如《后汉书·孝和帝纪》强调“勿因科令,加虐羸弱”,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原则。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晋书》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科令

科令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科(kē)和令(lìng)。科字的部首是禾,令字的部首是亻。科字的笔画数为9,令字的笔画数为5。

来源

科令是从古代的铜器文字演变而来的。在古时候,人们将一种一种的事物分类,然后制定相应的准则和规定,称之为“科令”。科令通常由君主或者上级官员发布,用于管理和指导人们的行为。

繁体

在繁体字中,科字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令字的写法为令。也就是说,科令的繁体字写法和简体字完全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科令两个字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其中,科字的音节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可能是“箇”或者“課”,但意思都是相同的。令字在古代被写为令或令。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例句

1. 君主发令施行科令,以管理国家事务。 2. 这个学校严格遵守各种科令,保持校园秩序。

组词

科学、科研、科目、令行禁止、命令、制令、令人疑惑

近义词

准则、规定、法令、条例、命令

反义词

自由、放任、无章、无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