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随夷的意思、随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随夷的解释

古代贤士 卞随 和 伯夷 的并称。《汉书·贾谊传》:“谓 随 夷 溷兮,谓 跖 蹻 廉。”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随 , 卞随 , 汤 时廉士, 汤 以天下让而不受。 夷 , 伯夷 也,不食 周 粟,饿于 首阳 之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随夷是汉语中的复合典故词,由“随侯珠”与“和氏璧”(“夷”通“卞和”)两则典故合并而成,泛指稀世珍宝或品德崇高的贤者。以下从释义、典故来源及引申义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典故来源与考据

  1. 随侯珠(随)

    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载:“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典故:随国君主救治受伤灵蛇,蛇衔明珠报恩,其珠夜光可烛,称“随侯珠”。

    权威参考:

    《淮南子》原文(国学网)

  2. 卞和璧(夷)

    出处:

    《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遂命曰‘和氏之璧’。”

    典故:卞和两次献玉于楚王,因未被识而遭刖足,后玉剖出为绝世美玉,即“和氏璧”。

    权威参考:

    《韩非子》原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三、引申义与文学用例

  1. 喻指珍宝

    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随侯明月,错落其间。”以“随侯”“和氏”并列,强调珍奇汇聚。

  2. 代称贤者

    王逸《楚辞章句·九章》注:“虽与随、夷齐德,亦不能自免于谗谤。” 此处“随、夷”指代随侯、卞和,喻品德高洁却蒙冤之人。

    参考来源:

    《楚辞补注》卷四(搜韵网)


四、训诂考辨


结论:“随夷”作为典故复合词,承载双重文化意象:

  1. 物质层面:象征无价珍宝(随侯珠、和氏璧);
  2. 精神层面:喻指德才兼备却命运坎坷的贤者,常见于古文颂德或抒怀。其权威释义需结合《淮南子》《韩非子》等核心文献,并关注通假字的历史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随夷”是古代汉语中用于并称两位贤士的专有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源与出处

“随夷”指卞随与伯夷两位历史人物,最早见于《汉书·贾谊传》中的“谓随夷溷兮,谓跖蹻廉”。颜师古注引应劭的注解,明确两人为道德典范。

二、人物背景

  1. 卞随:商汤时期的隐士,以清廉著称。据记载,商汤曾欲将天下让位于他,但卞随拒绝接受,最终投水自尽以明志。
  2. 伯夷:商末周初的贤士,因反对周武王伐纣,隐居首阳山,坚持不食周粟而饿死,成为气节象征。

三、象征意义

两人均以高洁品行和不慕权势闻名,常被并称以代指道德崇高之人。例如贾谊用“随夷”与盗跖、庄蹻对比,反讽世道黑白颠倒。

四、使用场景

多出现于古典文学作品或史籍中,用于褒扬人物品德或讽喻社会现象。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历史典故词汇。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汉书》及历代注释,若需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辩论鞭辔逼似碧玉篸不落俗套步月菜豆才绝曹国舅测字昌基唱造玳瑁帘怠玩方材防勇藩饰飞节芝干产梗切国使寒宂鹤企怀肉货遗贱老金丝草句号屦贱踊贵开舘考寿筐筥昆岳刘白堕内径旁国胚盘芘乘帲幪乾络情痴秋鞘起先啬民失悦收理耍奸取巧岁破岁修随员檀子望云亭闻教蜗斗巫咸无心散卓仙桂小时节筱屋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