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吉亥的意思、吉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吉亥的解释

古礼,天子于每年农历正月之亥日亲耕。其日卜须吉,故称“吉亥”。先卜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则再卜中旬、下旬。《旧唐书·礼仪志四》:“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天子亲耕……诸祭祀卜日,皆先卜上旬;不吉,次卜中旬、下旬。”《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六典》、《礼阁新仪》,并先云上辛祀昊天,次云吉亥享先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吉亥是中国古代曆法术语,专指农历二月或三月的亥日。该词由"吉"(吉祥)与"亥"(地支第十二位)组合而成,特指用于祭祀先农、祈求丰收的特定日期。其文化内涵包含三个层面:

  1. 曆法依据 《礼记·月令》记载"择元辰,躬耕帝籍",东汉郑玄注疏明确提出"元辰谓郊后吉亥",确立亥日与农事仪典的关联。这种选择源于亥在五行中属水,对应农业灌溉需求。

  2. 祭祀制度 《旧唐书·礼仪志》载"孟春吉亥,祭先农于藉田",揭示唐代国家祭祀体系中,吉亥已成为固定祭祀日。明清时期延续此制,《清史稿·礼志》记录皇帝每年吉亥行"亲耕礼",仪式包含九推之礼。

  3. 文化象征 亥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猪,在农耕文明中象征丰饶。《协纪辨方书》将亥日归为"天仓",寓意五谷归仓的吉祥意象。这种文化符号在地方志中多有体现,如《河南府志》记载民间保留"亥日祭田祖"习俗。

该术语现存最早实物证据见于西周青铜器铭文,1975年陕西出土的"墙盘"刻有"佳王五祀吉亥"字样,与传世文献形成互证,佐证其源流可追溯至先秦时期。

网络扩展解释

“吉亥”是古代中国礼仪中的专有名词,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天子在每年农历正月选择亥日举行亲耕仪式,这一日需通过占卜确定吉凶,若上旬亥日不吉,则依次占卜中旬、下旬的亥日。

  2. 礼仪流程

    • 占卜顺序:优先选择上旬亥日,若占卜结果为“不吉”,则继续占卜中旬、下旬的亥日,直至选定吉日。
    • 仪式内容:天子在吉亥日亲耕藉田(帝王专属耕地),并祭祀“帝社”(土地神),象征对农业的重视。
  3. 历史依据
    唐代《旧唐书·礼仪志》和宋代《续资治通鉴》均记载了这一礼仪,如“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等,说明其制度化的传承。

  4. 文化背景
    亥日在干支中属“水”,与农业丰饶相关,因此被选为亲耕吉日。这一礼仪体现了古代“以农为本”的思想,同时通过占卜强化了“天命”与“王权”的关联。

“吉亥”是融合占卜、农事与祭祀的皇家礼仪,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天时、农事的尊崇,以及通过仪式巩固统治合法性的政治文化传统。

别人正在浏览...

班女抱牍比权量力不委池杉穿度寸简大辩论荡幡德经刁词讹人放火烧山拊鞠拐棒好声好气黑鵶鵶何消宏量衚衕荒信画箧蛇建定箭猺蹇滞浇诡枷研机车辑定金莲烛九精砍瓜切菜考典考磐空降冷藏库凌飞龙豆虏掠孟诸鸣金收兵拿主意泥塘凭舟青门瓜祇树跧迹犬豕入地説明文送气颂叹宿谋讨乞恬漠殄世仙篇谢道韫蟹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