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畿辅的意思、畿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畿辅的解释

[capital city and its environs;royal capital and surrounding districts] 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详细解释

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辅,三辅。《南齐书·王融传》:“若来之以文德,赐之以副书, 汉 家轨仪,重临畿辅,司隶传节,復入 关 河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彗星》:“戚畹嬖倖,遍居畿辅,借应奉之名,肆诛剥之虐。”《明史·英宗前纪》:“﹝ 正统 元年正月﹞庚寅,发禁军三万人屯田畿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畿辅”是汉语中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指古代都城周边的核心区域,具有重要的行政和军事地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源与结构

    “畿”本义为“王都所领的千里地面”(《说文解字》),后泛指都城管辖的周边地区;“辅”意为“辅助、护卫”,二者合称特指都城附近的直辖区域。此词最早见于《周礼》中“方千里曰王畿”,后演变为“畿辅”连用,强调都城与周边地区的依存关系。

  2. 历史行政定义

    明清时期,“畿辅”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明代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北直隶”,清代顺治年间改称“畿辅”,涵盖今北京、天津及河北部分地区,设总督管辖(《清史稿·地理志》)。其范围因朝代更迭有所调整,但始终作为中央政权直接控制的战略要地。

  3. 文化引申义

    在文献中,“畿辅”常被赋予“拱卫中枢”“文明渊薮”的象征意义。如清代《畿辅通志》记载:“畿辅之地,首善之区,风化所先。”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指代以首都为中心的文化政治核心圈。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畿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字义分解

  1. 畿(jī):
    原指古代王都周围方圆千里的地域(京畿),后泛指都城管辖的核心区域。
  2. 辅(fǔ):
    本义为车轮外加固的直木,引申为“辅助”或“护卫”。在行政语境中,特指汉代“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等京畿周边的行政单位。

历史演变


现代用法


相关概念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南齐书》《明史》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绊马索抱璞北阙碧霞补子猜骇菜蔬之色撑抉程粮筹碗黜官存命道规道果大中人电雹點將録发痗防盗凡马攻祷归输归嗣孤野轰輵华发环境保护胡宫架搆坚润缴获蛟龙吼镜察精神恍惚隽洁口齿伶俐轮圈悯恻囊装平权平三套贫馁寝绳热症肉灯台沈遁神风牲鱼诗赋豕交丝氂天害天泣腿码囤积晩快边香貍嫌疑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