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畿服的意思、畿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畿服的解释

(1).指天下。《后汉书·董卓传论》:“ 董卓 初以虓闞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 李贤 注:“畿,谓王畿也。服,九服也。”

(2).指京师附近地区。《晋书·江统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 华 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翫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畿服,谓邦畿千里之内。”《宋书·索虏传》:“顷诛讨 蛮 髦,事止畿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邕州 蔡大夫 京 ﹞后以进士举上第,寻又学究登科,而作尉畿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畿服”是中国古代政治地理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周代及后世对王权统治区域的划分与管理。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畿服”指周代根据地区与王都的关系及距离远近划分的层级制度。其中,“畿”指王都直辖区域(即“邦畿”或“甸服”),“服”则指外围诸侯对中央的义务关系。该制度通过地理划分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义务,如《尚书·酒诰》记载的商代“内服”“外服”之分,即为此制度的雏形。


二、结构划分

  1. 内服与外服

    • 内服:王朝直接管辖的职官体系,范围包括王都及其周边地区(甸服)。
    • 外服:诸侯、部落等外围势力,需向周王履行朝贡、军事等义务。
  2. 九服体系
    据《周礼》记载,王畿向外延伸按距离分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九层,体现“差序格局”的政治理念。


三、功能与演变

  1. 政治功能
    通过地理划分强化中央集权,如西周以镐京为中心,王畿向外各延伸四百里,诸侯需定期朝觐并提供赋役。

  2. 理想化特征
    文献中的畿服制度(如《禹贡》五服制)包含学者对理想统治模式的设想,并非完全符合历史现实。

  3. 后世影响
    成为历代处理中央与边疆关系的参考框架,如《晋书》中“畿服”指代京师周边地区,用于讨论民族安置问题。


四、文献例证

“畿服”既是周代具体的行政区划制度,也在后世文献中衍生出“天下”或“京畿”的抽象含义,体现了古代中国“中心-边缘”治理思想的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畿服》

《畿服》是一个汉字词语,既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拆分部首和笔画

《畿服》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田」和「白」。它的总笔画数为12。

来源

《畿服》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朝廷制度。在古代,「畿服」指的是朝廷的禁卫军队,也就是保护皇室及其周边地区的军队。随着时间的推移,「畿服」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统治和掌控的词语。

繁体

《畿服》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縣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畿服」的写法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常见的写法是「玉衡」,另一个常见的写法是「禾边龙虎」。

例句

1. 他穿着一身华丽的军服,展现了畿服的威严与尊贵。

2. 这个地区的治安维护是由畿服负责的。

组词

常见的以「畿服」为组词成分的词语有:
- 畿神:指的是朝廷的祭祀仪式。
- 畿辅:指的是朝廷的辅佐官员。
- 畿卫:指的是朝廷的禁卫军队。

近义词

与「畿服」意义相近的词语有:
- 疆域: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边界范围。
- 牢固:指的是稳固、牢固不可动摇的状态。
- 统御:指的是统治、掌控。

反义词

与「畿服」意义相反的词语有:
- 逃遁:指的是逃跑、逃走。
- 自由:指的是无拘束、无约束。

别人正在浏览...

暗转版授辩捷博杂常星车户崇厚蹴毱大管戴孝发烫肥皂荚風流跌宕覆理刚捷槁死葛带更自关陇絓网鸿逵祸福倚伏祸梯磵道郊燎咭咭嘎嘎锦江老泉勒帛縺缕立限马鞌麦粒肿马王堆汉墓名卿钜公墨吏暖烘牌印盘马弯弓陪隶贫富不均遣犯奇货清俸睿欵沙米试办识学四川省司巧私情密语踏床踏踧筒洒完肤帏幔文府下马饭狎昵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