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书的意思、诗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书的解释

(1) [the Book of Sangs and the Book of History]∶指《诗经》《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boks;literatures;works]∶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详细解释

(1).《诗经》《尚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2).泛指书籍。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潘华 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入太学学习诗书。”

(3).诗作和书法。《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 文帝 称为二宝。”

(4).诗作和书信。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书"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其含义:


一、字源本义

  1. 分释单字

    • 诗:本指《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后泛指诗歌创作。《说文解字》释“诗”为“志也”,《毛诗序》称“诗者,志之所之也”,强调抒情言志功能(来源:《说文解字》《毛诗序》)。
    • 书:原指《尚书》,为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说文解字》释“书”为“箸也”,即记录之意,后扩展为典籍、著作(来源:《说文解字》)。
  2. 合称释义

    “诗书”并称时特指儒家核心经典《诗经》和《尚书》,如《论语·述而》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体现其作为古代教育基础的地位(来源:《论语》)。


二、引申含义

  1. 典籍代称

    泛指传统文化经典,如《汉书·艺文志》以“诗书”概指经籍,后世引申为一切文化著作(来源:《汉书》)。

  2. 教养象征

    衍生为“知书达礼”的文化修养,如成语“诗礼传家”强调以诗书教化传承门风(来源:《汉语成语大词典》)。


三、文化意义

“诗书”凝结了中华文明的两大核心:


权威参考

《汉语大词典》定义:“诗书”既指《诗经》《尚书》,亦泛指书籍与学问(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句,更将诗书升华为人文精神的象征(来源:《苏轼诗集》)。

网络扩展解释

“诗书”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核心义项:指《诗经》和《尚书》
    作为儒家经典,“诗”特指《诗经》,“书”特指《尚书》。这两部典籍在古代被视为礼乐教化的核心,如《左传》提到“《诗》《书》,义之府也”()。

  2. 泛指书籍与诗文
    在扩展含义中,“诗书”可代指一切典籍或文学作品,例如杜甫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这种用法常见于表达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如“十六诵诗书”()。

  3. 其他特殊含义

    • 指代诗作与书法(如《宋书·谢灵运传》提及的“诗书皆兼独绝”);
    • 偶见指诗作与书信的组合(),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4. 文化象征意义
    在古文中,“诗书”被视为文明传承的载体,既代表文学艺术(诗)又象征学术智慧(书),是士人修身的重要途径()。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例证或更深入的历史演变分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毵毵卑赞廷式臂腕踣颠骖驭出世离群村筋断给对课讹替仿刻飞土逐肉奉宪咯娄冠履倒易瞽説和居横逸划算夹层玻璃秸席径会鲸涛鼍浪救患开外亢龙恐急来弗及灵官骂说渺莽冥幽没乱死泥佛劝土佛牛鬼少年袍笏陪京翩绵破茬愆晴签押处乔峯钦差大臣起尸求田劬劳山脊生灵设圈套世罗厮吵泰河跆籍谈扬土禁五尺之孤小商贩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