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夙知的意思、夙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夙知的解释

早知道。《诗·大雅·抑》:“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毛 传:“谁早有所知,而反晚成与。” 孔颖达 疏:“谁復早有所知,而反晚成者也。明早知则早成,晚知则晚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三郎曰:‘区区寸心,宜所夙知。自卿入门,家日益丰,咸以福泽归卿,乌得有异言?’”

早慧。 汉 蔡邕 《桓彬论》:“ 彬 有过人者四:夙智早成,岐嶷也;学优文丽,至通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资此夙知,降从经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夙知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早已知道;素来知晓”。以下从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夙(sù)

    • 本义指“早晨”“清晨”,引申为“早先”“素来”。
    • 《说文解字》释为:“早敬也。从丮(jí),持事;夕声。”强调时间上的“早”与态度上的“敬”。
    • 例:《诗经·召南·行露》中“夙夜”指“早晚”,表时间之早。
  2. 知(zhī)

    • 基本义为“知晓”“认识”。
    • 《说文解字》:“知,词也。从口从矢。”段玉裁注:“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指认知敏捷如箭离弦。

组合义:

“夙知”即“早已明了,久已认识”,强调认知的久远性与一贯性。


二、完整释义

夙知(sù zhī)


三、用法与语境

  1. 古典用例:

    • 《诗经·大雅·抑》:“夙知尔忱,不僭不贼。”(早知你忠诚,不越礼不害人。)
    • 宋代朱熹《答陈同甫书》:“此事固非一朝一夕之故,亦非一人之私言,天下之所夙知也。”
  2. 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表达,如:

    “他夙知此事利害,故未轻举妄动。”

    表示“他早已清楚此事的利害关系”。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夙知”词条,释义为:“早知;素知。”

    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夙”为“早”“素来”,例证含“夙知”结构。

    参考: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对“夙”“知”的字源解析为释义提供依据。

    参考:中华书局影印本,2013年。


五、相关词汇对比


“夙知”是一个凝练的古汉语词汇,承载时间纵深与认知深度的双重内涵,适用于强调“久已洞悉”的书面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夙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夙知(拼音:sù zhī)指“事先知道”或“早有预料”,强调对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其中“夙”意为“早、早已”,“知”即“知晓”。

二、详细解释

  1. 预先知晓
    指在事情发生前已有所察觉或了解。例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中:“三郎曰:‘区区寸心,宜所夙知。’”表达说话者认为对方早该明白自己的心意。

  2. 早慧或天赋
    在古典文献中,“夙知”也用于形容人的早慧,如南朝颜延之诗句“资此夙知,降从经志”,指凭借先天的智慧研习经典。

三、出处与演变

四、使用场景

五、相关辨析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诗经》及《聊斋志异》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白酦胞族补假惆惋大八成当梢顺邓世昌帝华定乱扶衰短吁长叹二郎神放謌反面人物工作量句骊官官相为鬼捣故俗还途话赶话湖翻掍合迦箅香降戬交切蹐跼佶傈景譔赆行金镞积业喀喇昆仑山控名责实快言快语矿车琅璁陵阙零烟茅靡篾篁难诘贫産铺敷墙皮千红万紫取求彡彡善性山岫神筴诗稿傥言踏踵条令提击题结脱产闲来闲消消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