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辟邪侈的意思、放辟邪侈的详细解释
放辟邪侈的解释
肆意为非作歹。《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赵岐 注:“放溢辟邪,侈於姦利。”亦作“ 放僻邪侈 ”。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情足於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读书》:“院中肄业生……虽所讲亦不过俗学,然所汲汲在此,则一切放僻邪侈之事,究竟无暇兼为之。”
词语分解
- 放的解释 放 à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
- 邪侈的解释 亦作“ 邪哆 ”。放佚不正的行为。《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述邪哆而稍正也。”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
网络扩展解释
“放辟邪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 含义:指行为放纵、胡作非为,肆意作恶。其中“放”“侈”表示放纵,“辟”“邪”指不正派、不正当的行为。
- 读音:fàng pì xié chǐ。
出处与背景
- 最早来源: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通过此句强调,若百姓缺乏稳定的道德观念(恒心),便会肆意作恶。
- 上下文:原文讨论“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主张通过保障民生来引导民众向善,否则可能因贫困而走向犯罪。
结构与用法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近义词:为非作歹、肆无忌惮、放僻邪侈(后者为异形词,意义相同)。
- 示例:
《宋史·程颐传》引用:“民不知义,复迫困穷,放辟邪侈而入于罪。”
字词分解
- 放/侈:放纵、放任。
- 辟/邪:通“僻”,指邪僻、偏离正道的行为。
该成语多用于批判道德败坏或违法乱纪的行为,强调因缺乏约束导致的堕落,常见于古典文献及议论性文本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引用,可参考《孟子》原文或相关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放辟邪侈
放辟邪侈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消除邪恶和奢侈。下面来介绍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放辟邪侈的拆分部首是方、犬、巾、并,共计15个笔画。
来源
放辟邪侈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辞上》。它表达了消除邪恶和奢侈的意思,主张追求正直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繁体
放辟邪侈的繁体字为「放闢邪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放辟邪侈的写法有一些变化。例如,放可以写作「攵方」,辟可以写作「辛白刀」,邪可以写作「邑牙」,侈可以写作「侖冀」。
例句
1. 他通过节约和勤劳的生活方式放辟邪侈的欲望。
2. 这个社会号召人们放辟邪侈,追求简约而有品味的生活。
组词
放纵、辟谣、邪恶、奢侈。
近义词
除恶务尽、禁欲修身。
反义词
放纵奢侈、追求邪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