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贤的意思、辅贤的详细解释
辅贤的解释
辅佐贤能。 宋 曾巩 《秋夜》诗:“况有鹊巢德,顾方共糟糠,偕老遂不可,辅贤真淼茫。”
词语分解
- 辅的解释 辅 (輔) ǔ 古代夹在车轮外旁的直木,每轮二木,用以增加车轮载重支力。 帮助,佐助:辅佐(协助,多指政治上)。辅弼。辅助。辅导。辅相(刵 )。 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畿辅。 人的颊骨:辅车相依(“车”
- 贤的解释 贤 (賢) á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贤明。贤德。贤能。贤良。贤惠。贤淑。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贤弟。贤侄。贤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笔画数:; 部首:贝; 笔
专业解析
"辅贤"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本义及古籍用例中分析:
-
字义分解:
- 辅(輔): 本义指车轮外的两条直木,用以增强车辐承载力(《说文解字》:“輔,人頰車也。”引申为辅助、佐助、扶持之意。《尚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 指辅佐君王或他人。
- 贤(賢): 本义指多财(《说文解字》:“賢,多才也。”),引申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 也指才能或德行美好。
-
复合词义:
“辅贤”由“辅”与“贤”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辅佐贤者” 或“辅助有德才的人”。它强调对贤能之士的支持、帮助和扶持,使其才能得以发挥或事业得以成就。
-
典籍用例与释义佐证:
该词最直接且重要的出处见于儒家经典《周礼》:
- 《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厥明,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此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以辅贤能。”
- 释义: 在此语境中,“以辅贤能”指(通过乡射礼等仪式和选拔过程)用以辅助、支持那些被推举出来的贤者和能者。汉代郑玄在《周礼注》中解释相关章节时,也体现了选拔人才以辅助治理国家的思想,可旁证“辅贤”的核心在于支持贤才。
- 另一处间接相关的记载见于《礼记·文王世子》:“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间三席,可以问。终则负墙,列事未尽不问。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凡大合乐,必遂养老。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教世子。” 其中“取贤敛才”与“辅贤”在尊贤、用贤的思想上相通。
-
总结释义:
“辅贤”意指辅助、支持、辅佐贤能或有德才的人。 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贤才的尊崇和对其发挥作用所需支持的重视,是一个带有明确价值取向(尊贤、尚贤)的行为动词。其使用多见于先秦及汉代典籍,后世逐渐罕用。
来源参考:
- 字义解析综合参考《说文解字》(许慎)、《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工具书的基本释义。
- 核心释义及典籍用例主要依据《周礼·地官·乡大夫》(郑玄注)。
- 辅助性思想背景参考《礼记·文王世子》。
网络扩展解释
“辅贤”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辅佐贤能”,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字面解析:由“辅”(辅助)和“贤”(有才德的人)组成,意为辅助有才德的人实现理想或目标。
- 引申义:强调对贤能者的支持,既包括物质帮助,也包含精神或策略上的协作。
二、使用场景
- 历史与文学:常用于描述古代臣子辅佐明君的行为,例如宋代曾巩在《秋夜》诗中写道:“辅贤真淼茫”,表达对辅佐贤能之难的感慨。
- 现代语境:可引申为团队协作中支持有才能的领导者,或社会活动中助力德才兼备者完成事业。
三、相关拓展
- 近义词:辅佐、襄助、协理。
- 反义词:妒贤、排挤、掣肘。
- 文化内涵: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尊贤”“尚德”的理念,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功绩。
四、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日常交流更常用“辅佐”“支持”等通俗表达。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例如曾巩诗句中的“辅贤”还隐含着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怅惘。
别人正在浏览...
鼇掷鲸呿碧蘂菖蒲昌鼠襜褕诚怀陈篇迟廻垂头拓翼黨論冬大麦贰都忿恻奉赐風旛封豕长蛇耕学乖漓冠帔滚灯哗溃化域洄泝轿柜蛟患羁人濬哲匡勷夔门哭嫁拉齐良兵两苏麟阁猛戾免征鸣铃派索盘衍抨击签收浅显千载一日耆儒硕老毬子崎峣乳腐鋭身山脚设储释怨守和梳洗床庶狱松姿柳态通天宝带脱困惋愕下力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