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接丝鞭的意思、接丝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接丝鞭的解释

相传为 元 时贵族招婚时的一种仪式。男方接受女方赠送的丝鞭,表示同意联姻。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琼酿金盃长寿酒,新郎舒手接丝鞭。”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千里将凤闕攀,一举把龙门跳,接丝鞭,总是妖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接丝鞭"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婚俗典故,其核心含义指接受丝鞭作为缔结婚姻的信物,常用来表示男子接受女方的招亲或求婚。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文献依据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面释义


二、文化典故与引申义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为元代戏曲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一说亦见于《幽闺记》),其中描述贵族女子通过抛掷丝鞭选择夫婿的习俗:

"姻缘姻缘,事非偶然。丝鞭接去,百岁良缘。"

——《琵琶记》第十九出

典故背景中,女子(或女方家族)向中意的男子抛出丝鞭,男子若接下,即表示允诺婚事。这一习俗多见于宋元话本、杂剧,反映当时"彩楼招亲"的风俗(来源:《元曲选》臧晋叔编)。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

    定义:"旧时以丝鞭为定亲信物,接受丝鞭表示允婚。"

    例证引《琵琶记》:"琼林苑中,新进士游街时,豪门官宦家女子常掷丝鞭以择婿。"

  2. 《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陈高华著)

    记载:"元代贵族婚俗中,丝鞭为聘礼之一,接丝鞭即定盟约。"(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四、文学中的典型用例

  1. 《幽闺记》(又名《拜月亭》):

    王瑞兰抛丝鞭予蒋世隆,世隆接鞭成婚(来源:明毛晋编《六十种曲》)。

  2. 《水浒传》第五十一回:

    提及"接丝鞭"喻指接受权贵招揽,引申为依附权势。


五、语义演变

明清小说中,"接丝鞭"逐渐泛化,扩展为接受权贵提携、缔结利益关系的隐喻,如《金瓶梅》中"接西门庆的丝鞭"暗指投靠其势力。


参考文献

  1. 高明(元),《琵琶记》,中华书局校注本,1958.
  2. 臧晋叔(明),《元曲选》,中华书局,1979.
  3.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4. 陈高华,《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网络扩展解释

“接丝鞭”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一、元代贵族招婚仪式(主流含义)

根据、、等高权威性来源,“接丝鞭”是元代贵族招亲的一种仪式:

  1. 核心含义:女方将丝制鞭子赠予男方,若男方接受,则象征同意联姻。
  2. 历史背景:这一仪式多见于元代戏曲文学,如关汉卿《裴度还带》中“新郎舒手接丝鞭”,以及郑光祖《倩女离魂》中“接丝鞭总是妖娆”等场景。
  3. 文化象征:丝鞭作为信物,体现了古代婚姻中的礼仪与契约精神,常见于富贵人家招婿的情节。

二、成语中的比喻(较少见)

部分来源(如)提到其作为成语,比喻“言辞尖锐刺人”,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学例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用。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裴度还带》《倩女离魂》等元杂剧原文(参考、5、6)。

别人正在浏览...

倍万边辽长乐坡承明庐呈臆宸历重阳酒抽思春享點比耵聍丁氏粟地物兜风風煞覆鼎甘乐高魁歌声绕梁寡味行伍寒宵洪飙戽斗家阀家蔬惊鸾回凤楷书吏拷供款款轻轻懵懵懂懂密迩磨研难友盼眄婆婆家繦杖嵰岭情迹亲展穹苍羣羣容盖若荪三武绍兴戏杀一砺百水鬭瞬忽送老髓结同队腯成忳诚卧单无所住乡道献纳司笑科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