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草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芘薑蘘荷,葴橙若蓀。”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注:“若蓀,香草也。”
“若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两种解释均存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用于形容人,则取成语义;若涉及植物或古籍中的自然描写,则指香草。权威来源如《查字典》和《史记》注疏分别支持这两种用法。
《若荪》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具有多种含义。主要解释如下:
1. 姓氏:若荪是一个姓氏,在古代常见。
2. 植物名:若荪也指某种草本植物,常常用来形容某种具有浓密的外观或类似若荪植物的事物。
3. 比喻:若荪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才华、品质或事物的丰富多样。
若荪的部首是若字的“艹”部和“又”部,若的拼音为ruò。若荪的总笔画数为10画,其中若字4画,荪字6画。
若荪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这是两个独立的字:若和荪。若字源于食物的混浊样貌,表示微细模糊的样子。荪字源于满满的样子,表示事物的丰盈。
若荪的繁体字为「若蓀」。
在古代,若荪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历代文献和古籍记载,若荪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是「若蓀」或「若榫」。
以下是若荪在句子中的使用示例:
1. 他的家族姓氏是若荪。
2. 湖面上的芦苇若荪,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3. 这家公司的产品种类繁多,若荪不一。
1. 组词:
若干、若无其事、若有所思、荪实
2. 近义词:
丰盈、茂盛、蓬勃
3. 反义词:
贫瘠、稀少、残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