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覆鼎的意思、覆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覆鼎的解释

(1).犹覆餗。 宋 苏舜钦 《了语不了语》诗之一:“公餗欲成忽覆鼎,银缾汲絶还沉井。”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阴判》:“谩教覆鼎空号救,直须是染指还收。”

(2).指误事失职的权臣。 宋 刘子翚 《汴京纪事》诗:“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駡未销。” 钱锺书 注:“出於《易经》《鼎》卦的爻辞,指误事失职的大臣。”参见“ 覆公折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覆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二字组合为“倾覆的鼎”,字面指鼎器翻倒,深层暗喻政权或重要事物的崩塌。

二、引申义:重臣误国

覆鼎的经典引申义出自史书,特指身居高位者失职导致国家灾祸。如:

《宋史·奸臣传》评贾似道:“似道覆鼎之罪,上通于天。”

此处以“鼎”喻宰相权位,“覆鼎”直斥其祸国行径。南宋林景熙《读文山集》亦云:“谁云覆鼎误前朝?”,借典故反思权臣误国之痛。

三、文化意象溯源

鼎在古代兼具祭祀神器与权力象征双重角色。《周易·鼎卦》有“鼎折足,覆公餗”之象,喻指重臣力不胜任而败事,为“覆鼎”的哲学源头。后世史家沿用此意象,如《金史·哀宗纪》称“宰相皆非其材,以致覆鼎”,强化了词汇的政治批判色彩。


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覆鼎”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比喻力不胜任,导致失败
    源自《易经·鼎卦》中“鼎折足,覆公餗”的典故,字面指鼎足折断、食物倾覆,引申为因能力不足或失职而败事。例如:

    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诗:“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2. 代指失职的权臣
    特指身居高位却误国误民的官员。例如:

    明·郑若庸《玉玦记·阴判》:“谩教覆鼎空号救,直须是染指还收。”


二、用法与例句


三、字义解析

总结来看,“覆鼎”兼具具象与抽象意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指向“事件失败”或“权臣失职”。

别人正在浏览...

暗察明访白报百足鱍剌曾不惨然巢栖刀靶倒大东捞西摸东山之府趸积二乘迩日丰嘉焚林而猎坟土祔祀戈鈇槅子含宏嘿数横河划子弘器华胄虎剌孩或许荐誉疾害寂若死灰埳井之鼃款襟冷峭迈开马蹄刀美唐靡亢珉陛靡躯内养拗捩扑翻身桥鄣青田酒邱茔启邑热辐射柔情密意僧厨擅宠蛇口蜂针实才守愿私卒桃花眼天下大同偷期颓惫王兵猥人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