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盟的意思、和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盟的解释

和好结盟。 唐 李德裕 《赠故蕃维州城副使悉怛谋制》:“故蕃 维州城 副使 悉怛谋 ,尝解辫髮,献其垒垣。议臣託以和盟,沮其诚欵。寻令束缚,归戮虏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和盟"是由"和"与"盟"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的释义,"和盟"指通过协商达成和平协议的政治行为,特指古代诸侯国或政权间为终止战争、建立邦交而缔结的盟约。

从构词法分析:

  1. "和"取《说文解字》"相应也"之本义,引申为平息争端、调和矛盾;
  2. "盟"据《尔雅》"歃血为誓",指通过仪式确立的契约关系。

历史应用中,《春秋左传》记载的"弭兵之会"(公元前546年)是最早的"和盟"实例,晋楚两国通过盟约确立中原地区的军事互不侵犯原则(《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北宋"澶渊之盟"(1005年)则开创了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通过岁币换取和平的新型和盟模式。

在语言学特征上,该词常见于史书文献,现代多用于历史研究领域。需要注意的是,"和盟"与"会盟"存在细微差异:前者强调和平目的,后者侧重盟会形式(《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和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和好结盟”,指通过缔结盟约实现和解或建立友好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历史文献用例

唐代李德裕在《赠故蕃维州城副使悉怛谋制》中提到:“议臣託以和盟,沮其诚欵。” 此处“和盟”指唐朝与吐蕃通过结盟缓和冲突。

3.使用场景

4.相关概念

若需进一步了解“盟”的仪式细节(如歃血、执牛耳)或具体历史案例,可参考古籍《周礼》《说文解字》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固巴勒斯坦榜杀饱眼步态藏躲骖驹侧侧朝天馄饨纯阳辞臣催课生存定大枋待举倒蛋调膳高中遘逆官馔寒城惛愚货法僭杂迦叶锦簇荆棘满腹巨橐靠得可扑扑亏枉垒壁阵联吏连岁灵寺卢弓盲飙猫尿南士烹宰披头盖脑峭壑峭特弃尸全声山池手足胼胝水灵灵暑绤宿计挑精团圆吞毡拓扑蜿蟤未冠题仙人绦小石效死勿去稀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