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结盟。 唐 李德裕 《赠故蕃维州城副使悉怛谋制》:“故蕃 维州城 副使 悉怛谋 ,尝解辫髮,献其垒垣。议臣託以和盟,沮其诚欵。寻令束缚,归戮虏庭。”
“和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和好结盟”,指通过缔结盟约实现和解或建立友好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唐代李德裕在《赠故蕃维州城副使悉怛谋制》中提到:“议臣託以和盟,沮其诚欵。” 此处“和盟”指唐朝与吐蕃通过结盟缓和冲突。
若需进一步了解“盟”的仪式细节(如歃血、执牛耳)或具体历史案例,可参考古籍《周礼》《说文解字》等来源。
《和盟》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不同团体或国家之间的和平协议或联盟。它强调通过和谐、平等和互相理解来解决争端、促进合作。
《和盟》的第一个字“和”由部首“口”和“禾”组成,部首“禾”表示植物,意味着和平、丰收。第二个字“盟”由部首“皿”和“口”组成,部首“皿”表示容器,意味着团结、联盟。
《和盟》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和平与合作一直被视为人类共同的追求。它可以指代不同国家之间达成的军事、政治、经济或文化交流的协议。
《和盟》的繁体字为「和盟」,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形状和现在略有不同。例如,《和盟》中的第一个字“和”在古代写作「龢」,表示和谐、和平。第二个字“盟”在古代写作「僶」,含义与现代相同。
1. 国际和盟旨在推动各国之间的和平发展。
2. 通过签署和盟,两国成功达成共识,加强了经济合作。
和平、和谐、和睦、和解、盟国、联盟、帮助、和睦相处
联合、合作、友好、协作、合伙
敌对、争斗、战争、分裂、对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