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祠以祀死于国事的士民。《管子·入国》:“九曰接絶……所谓接絶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於上而祠之,此之谓接絶也。”
“接绝”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管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根据《管子·入国》记载:
“九曰接绝……所谓接绝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於上而祠之,此之谓接绝也。”
意为:国家为因公殉职(如执行任务、战死)的士民,由他们的亲友或故交主持祭祀,并由官方提供资金支持。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接绝”有“接受他人帮助,不再拒绝”的含义,但这一解释与古籍记载差异较大,可能为误用或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接绝”的权威释义仍以《管子》中的记载为准,即国家通过建祠、资助祭祀的方式告慰烈士。若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管子》原文或相关历史研究。
《接绝》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接”和“绝”两个字组成。
“接”字的部首是手字旁,总笔画数为8画;“绝”字的部首是纟字旁,总笔画数为6画。
《接绝》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在繁体字中,“接”字的写法保持不变;而“绝”字的繁体写作“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通过研究古代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时候的“接绝”汉字写法。然而,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可能因不同的书法家而有所不同。
1. 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接绝了彼此的合作。
2. 他接绝了那个邀请,选择了独自完成任务。
1. 接触
2. 绝望
3. 接纳
4. 绝对
5. 接收
1. 拒绝
2. 忽略
3. 不接受
1. 接受
2. 合作
3. 回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