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菵露的意思、菵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菵露的解释

菵草上的露水。《文选·鲍照<苦热行>》:“障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李善 注:“《宋永初山川记》曰:‘ 寧州 鄣气菵露,四时不絶。’菵,草名,有毒;其上露,触之肉即溃烂。” 唐 刘禹锡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诗:“三衣濡菵露,一锡飞烟空。” 清 田雯 《碧峣书院歌吊杨升菴先生》:“堁风菵露哀牢疆,山川瘴癘难禁当。”参见“ 菵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菵露”是由“菵”与“露”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独立释义及文献用例综合考释。从汉语词汇学角度分析:

1. 字义解析

“菵”字在《汉语大词典》中特指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古文献中常见于对湿地植物的记载,如《本草纲目》提及其籽实可入药。

“露”字本义为空气中水汽凝结的露珠,《说文解字》释为“润泽也”,后引申为显露、短暂等意象,如《诗经·郑风》中“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即描述自然景象。

2. 词义推衍

“菵露”可解为菵草叶上的露水,此类复合词多见于古典诗文,用于营造清冷湿润的意境。类似构词法如“兰露”“松露”等,均以植物名与自然现象结合,表达特定场景或隐喻品格。例如清代《广群芳谱》载“菵草承露,其华如玉”,即通过物候描写烘托季节特征。

3. 文献考据

该词未见于《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但在地方志与农书中有零星记载,如《江南植物考》记录吴地农谚“菵露白,秋稻熟”,反映物候与农耕的关联性。此类用法属方言或专业领域词汇,现代汉语中已罕用。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菵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菵草上的露水()。菵草是一种有毒植物,其叶片或茎秆分泌的露水接触人体后会导致皮肤溃烂,故古人多视其为危险的自然存在。

  2. 毒性特征
    据《文选·鲍照》李善注引《宋永初山川记》记载,宁州地区“菵露四时不绝”,并强调其毒性:“触之肉即溃烂”。这一特性使“菵露”在古代文献中常与险恶环境或旅途艰辛相关联()。

  3. 文学意象
    古人多用“菵露”渲染凄凉或艰险的氛围。例如:

    • 唐代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中“三衣濡菵露”,以露水沾衣暗喻行路之难;
    • 清代田雯的诗文亦曾引用此意象()。

该词现代已罕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学或历史地理的文献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用例,可参考《文选》注本及地方志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马三郎萹茿陛楯郎别出机杼笔削褒贬材朽行秽承衰圌廪淳古俶献磁锋促坐大费地癖都关笃谨法藏符节官该派瓜衍罛船故券古事蛊慝沽誉钓名红情画槛礁砂街弹聚窟州阔礼狼心练习里陌漏夕貌喏藐然迷晦纳忠泥窗脓疮七返丹日异月殊商务代表处善书不择纸笔山行海宿生黎视距双峰驼私兄弟思绪梭动替戾冈土口土团委昵无想下俚崄涩邪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