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阃的意思、分阃的详细解释
分阃的解释
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故分閫推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亦且厉辞为武。” 唐 元稹 《李愬妻韦氏封魏国夫人制》:“ 愬 当分閫之际终无内顾之忧者,由此妇也。” 宋 张先 《喜朝天·清暑堂赠蔡君谟》词:“佳景在,吴儂还望,分閫重来。”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书生愧请缨,大将膺分閫。”《明史·刘宁传》:“吾佩印分閫,分已足,独未尝大破敌,抱恨入地矣。”
词语分解
- 分的解释 分 ē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俷 )。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
- 阃的解释 阃 (閫) ǔ 门槛,门限:“送迎不越阃”。 特指城郭的门槛:“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阃外。 统兵在外的将军:“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阃职。 内室,借指妇女:阃闱。阃奥。阃德(借指
专业解析
"分阃"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特定的军事和政治含义,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
-
字源与本义:
- 分: 指分配、授予、分担。
- 阃: 本义指门槛、门限。在古代特指郭门(外城门)的门槛,引申指国门,并进一步代指国境、疆界,或统兵在外的职务、权责。《说文解字》释“阃”为“门橛也”,即门槛。
- 分阃: 字面意思是“分掌国门(之外)”。其核心含义是指皇帝或朝廷授予将领军事指挥权,派遣其统兵在外,镇守一方疆土。这象征着将领获得了在特定区域内的军事专断之权。
-
引申义与核心含义:
- 授予军事统帅权: “分阃”最核心的含义是帝王任命将领,授予其统率军队、负责某一地区防务的重任。这通常意味着将领被赋予极大的自主权和责任,代表朝廷在外行使军事指挥权。
- 出任外地将领/镇守一方: 引申指被任命为驻守边疆或重要地区的军事长官。例如,“出任某地节度使”即可称为“分阃某地”。
- 承担重大责任: 由于“分阃”意味着独当一面、肩负保境安民的重任,因此也隐含着承担巨大责任和信任的含义。
-
典源与用例:
- 该词及其概念在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常见。一个著名的典故来源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冯唐向汉文帝论将帅之道时,引述古代君王派遣将领的话:“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这句话清晰地划分了朝廷(阃内)与统兵将领(阃外)的权责范围,是“分阃”权力来源的经典表述。意指国门之内的事由君王掌管,国门之外(军事行动)则由将军全权负责。
- 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登坛作宰,授钺分阃”之句,这里的“分阃”即指授予军事统帅权,与“登坛拜将”(任命大将)、“授钺”(象征授予诛杀之权)是并列的仪式和授权行为。
“分阃”是一个承载着古代军事授权制度的词汇,意指帝王授予将领统兵在外、镇守疆土、专擅军事的权责。它源于“阃”(国门)的象征意义,强调将领在“国门之外”独立行使军事指挥权的合法性来源于君王的任命和授权,同时也意味着将领肩负着守卫疆土的重大责任。其核心在于外派军事统帅权的授予。
参考资料:
- 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对“分阃”及“阃”字的解释。
- 典故来源:《史记·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中华书局点校本)。
- 文学用例: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子安集》)。
网络扩展解释
“分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解析如下:
1.读音与结构
- 拼音:fēn kǔn(注音:ㄈㄣ ㄎㄨㄣˇ)。
- 汉字结构:
- “分”为上下结构;
- “阃”为半包围结构(“门”字框内包含“困”)。
2.词语释义
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员被委以重任,镇守一方或统领军队的职责。
3.引证与用法
- 最早见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故分閫推轂,奉辞伐罪”,意为将帅受命出征。
- 唐代元稹《李愬妻韦氏封魏国夫人制》提到“愬当分閫之际”,指李愬担任要职时的情景。
- 宋代张先词作中“分閫重来”则比喻官员再次被委派重要职务。
4.延伸理解
“阃”原指门槛,引申为权力界限,“分阃”即被分派到某一界限内行使职权,象征权威与责任。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背景或文献例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采薪之疾苍庚绸缪吹管楚莲春路忖思代济待优电母帝国州大厦低品黩祀访闻傅弼附子刚介公报私仇弓马宫刑跪参规简过淋过省寒促鹤体缓款涣彰火伯疆度脚资賫诣盲雨瞀瞀猛决泡菜平月泼凶凶破坠起落轻煦起死回生启邑泉宫三成三星约三謡山店声利场声饮蛇粟食加史院失枕树盖水斋送子娘娘锁桔吐穗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