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ece] 巴尔干半岛国家。位于该半岛南端,三面临海,面积131957平方公里,人口1003.8万(1990),首都雅典,境内多山,多岛屿,古希腊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希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及文化内涵如下:
国家名称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共和国,全称"希腊共和国"(Hellenic Republic),首都雅典。该词直接音译自希腊语"Ελλάδα"(Elláda)或英语"Greece"《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P.1393。
地理概念
特指地中海沿岸的半岛区域,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爱琴海诸岛及约3000个岛屿,国土三面环海,与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保加利亚、土耳其接壤《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P.2861。
文明代称
指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涵盖城邦制度、哲学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民主政治雏形(雅典民主)、奥林匹克起源等文化遗产。汉语语境中常以"希腊"作为该文明的简称,如"希腊神话""希腊柱式"《世界历史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8年。
西方文明源头
在汉语文化认知中,"希腊"已成为西方哲学、科学、艺术体系的象征性符号,常与"罗马"并称"希腊罗马文明",代表理性精神与人文主义的发端。例如"希腊式思维"特指逻辑推演与本体论思辨传统《西方哲学史》学术共识表述。
权威引用说明
“希腊”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一个国家,其名称在汉语中音译自古希腊语“Ελλάς”(Hellás),后演变为现代希腊语“Ελλάδα”(Elláda)。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
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海(东临爱琴海,南靠地中海,西濒伊奥尼亚海)。国土面积约13.2万平方公里,由半岛和3000多个岛屿组成,地形以山地为主,海岸线曲折。首都为雅典,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域。
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米诺斯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前4世纪)诞生了哲学、民主政治、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对全球影响深远的文明成果。
农业、旅游业和航运业是希腊经济支柱。其商船队规模居世界前列,旅游业依托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蓬勃发展。此外,侨汇也是重要收入来源。
希腊语属印欧语系,现代国名“Ελλάδα”源于古希腊语“Ελλάς”。汉语“希腊”为音译,早期文献中曾用“希臘”表示。
截至2025年,希腊人口约1000万(数据综合不同来源),实行共和制政体,为欧盟成员国之一。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年表或行政区划信息,可参考权威百科来源(如、8)。
白螘备名编甿缠夹秤匠點閲饵蠒風澤風煙公选龟屏归降过钱寒霰汗竹衡服皇人胡拜锦茵瘠气郡堺旷古未闻六狄柳性黎园媚附梅苏梦草密摺年馑便人辟匿暴炙亲策轻恬穷晷欺侮悫愿劬蹇热心苦口肉燎晒簟煽扬石层食牀失理衰月熟状司吏歪剌晚老子婉转微生物汙行吴太伯祥景枭兽小鞋谺然西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