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積草池的意思、積草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積草池的解釋

漢 代 上林苑 池名。《西京雜記》卷一:“ 積草池 中有珊瑚樹,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條。是 南越王 趙佗 所獻,號為烽火樹。至夜,光景常欲燃。”參見“ 積翠池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積草池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中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指用于囤積草料或兼具景觀功能的人工池沼。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三輔黃圖·池沼》記載:"武帝元狩三年,穿昆明池,又作積草池以飼魚"。其詞源構成具有明确語義特征:"積"取《說文解字》"聚也"之本義,"草"指飼草或水生植物,"池"即人工水域。

從建築功能角度分析,積草池在古代宮苑體系中承擔雙重職能:其一為皇家苑囿的物資儲備庫,如《西京雜記》所述"池中置珊瑚樹,夜有光景,兼飼六畜禽獸";其二作為園林景觀要素,司馬相如《上林賦》"激水推移,濯鱗積草"即描繪其造景作用。此類池沼多與靈台、漸台等禮制建築組合出現,構成"台池相屬"的禮樂空間體系。

在詞義演變過程中,"積草池"衍生出特定的文學意象。班固《西都賦》"積草池中,有豫章之觀"将其升華為祥瑞符號,而《三輔故事》載"武帝鑿池積草,夜有流星入池"更賦予其神秘色彩。這種語義轉化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實用功能向文化符號的演進規律。

注:《三輔黃圖》卷二 《說文解字》艸部、水部 《西京雜記》卷六 《上林賦》 《昭明文選·西都賦》 《三輔故事輯校》

網絡擴展解釋

“積草池”是漢代上林苑中的一處池沼,具有曆史和文化雙重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積草池是西漢皇家園林上林苑内的池名,其名稱可能與池邊植被或景觀布局相關。

  2. 曆史典故
    據《西京雜記》記載,池中曾有一株南越王趙佗進獻的珊瑚樹,高約一丈二尺,夜間發光如火焰,被稱為“烽火樹”。這一記載反映了漢代與南越國的外交關系及珍奇貢品交流。

  3. 文學記載
    唐代詩人元萬頃、明代王世貞等均在詩詞中提及積草池,如“日影飛花殿,風文積草池”“積草池頭夜,珊瑚紅欲然”,說明其作為曆史意象在文學中的延續。

  4. 相關考據
    部分文獻将“積草池”與“積翠池”并提,推測兩者可能同屬上林苑水系景觀,但具體關系尚存争議。

積草池不僅是漢代皇家園林的組成部分,還因南越貢品和曆代文人的吟詠而兼具曆史與文學價值。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西京雜記》及漢代上林苑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班家女師别将擯抑弊欺捕取不讬呈質徹行當陽蟺緒低眉動程笃簌簌販海風美紛糺怫悒鲠憤工友搆制瓜螢鹘鸰狐仙價藩奸犯漸靡噍呵驚眠積衰記歇肌雪科薅來年淩波仙子孟秋面诘明辯謬略朋輩偏越潛師凄急人浮于食人心皇皇少客聖教淑聖私第松槚廋索讨虜田舍郎甛睡祧廟踢達體靣頽瀾歪理相撲手小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