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斗子的意思、科斗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斗子的解释

小蝌蚪。《南史·孝义传上·丘杰》:“ 杰 惊起,果得甌,甌中有药,服之下科斗子数升。”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过了几天,我的话居然证实了,因为 爱罗先珂君 已经买到了十几个科斗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科斗子(亦作“蝌蚪子”)是汉语中对蛙、蟾蜍等两栖动物幼体的俗称,特指其水生幼虫阶段。以下从词典角度详释其义:


一、基本词义

指蛙或蟾蜍的幼体,体呈椭圆形,尾部细长,无四肢,生活于水中。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739页。

例证:“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


二、形态特征

  1. 外形描述:

    头部圆钝,躯干椭圆,尾长而扁,通体黑色或深灰,游动时靠尾摆动。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8卷第1024页。

  2. 发育特点:

    属变态发育动物,经生长后尾部逐渐消失,生出四肢,演变为成体。

    来源:《生物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第217页。


三、别称与方言


四、文化引申

古代以其形态命名“蝌蚪文”,指头粗尾细的篆书变体,形似蝌蚪。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第1803页。

例证:“《吴越春秋》载禹碑文字如蝌蚪。”

网络扩展解释

“科斗子”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词义
    “科斗子”指小蝌蚪,即青蛙或蟾蜍的幼体阶段。该词由“科斗”(蝌蚪的古称)加后缀“子”构成,属于方言或古语中的表达方式。

  2. 文献例证

    • 历史典籍:如《南史·孝义传》记载“服之下科斗子数升”,描述丘杰服药后吐出蝌蚪的情节。
    • 现代文学:鲁迅在《鸭的喜剧》中写道“爱罗先珂君买到了十几个科斗子”,借蝌蚪暗喻生命力的脆弱。
  3. 语言演变
    “科斗”是“蝌蚪”的异体写法,因蝌蚪头部圆大、尾部细长,形似古代篆书中的“科斗文字”,故得名。加“子”后缀可能是方言习惯,如“桌子”“刀子”等。

  4. 现代使用
    当代语境中,“科斗子”已较少使用,多被“蝌蚪”替代,但在方言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能作为修辞出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引申含义,可查阅《南史》原文或鲁迅作品分析(参考、4)。

别人正在浏览...

昂首望天绷簧冰食逼讨币值捕处谌容俶扰大封大宪登云梯东野遁形术二人传防头反隅肺石风清分资故心含垢匿瑕皇辔蹇服佳冶节棁浄床赍貣九凤旧雨今雨开明匡阜枯窘联防筣笓买窝谩说瞒天谎谩忆明鼓而攻之敉宁难挨泥多佛大齧龁蓬勃洒墨散从山客圣乡伸头缩颈市酒署篆嗽月檀唇陶开瓮精无与伦比香蕉苹果小痾销镕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