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ensation] 对已接受的价值或提供的服务所支付的款项,特指补足退休职工的退休工资与原有工资的差额
补足差额。《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工匠的身价立时大涨,退休找补差的人满把抓票子。”
“补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补足差额”,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为bǔ chā(注意“差”读第一声),指通过补充来弥补原有数值或标准的不足部分。例如退休职工返聘后工资差额的补发、社保基数调整后的费用补缴等场景。
退休工资补差
退休人员重新工作时,用人单位需按原工资与退休金的差额发放补差工资。
社保基数调整补差
因社保缴费基数年度调整,需补缴新旧基数差额,保障社保权益。
最低工资保障
若离职结算工资低于当地最低标准,需补足差额部分。
一般性差额弥补
广义上可指价格、服务、资源等各类差额的补充,如购物后补差价、团队协作中能力互补等。
该词最早见于1981年《小说选刊》的例句:“退休找补差的人满把抓票子”,后逐渐扩展至经济、社保等领域。例如:“公司因社保基数上调,需为员工办理每月200元的补差。”
如需更详细政策规定,可参考社保部门或用人单位的具体文件。
「补差」的部首是「行」,总笔画数为11画。
「补差」一词源自于汉语,由「补」和「差」两个字组成。其中「补」表示填补、弥补,「差」表示不足、差距,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补差」这个词。
「补差」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補差」。
古时候,「补差」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稍有不同。在古代,「补差」一词可写作「補差」或「補差距」。
1. 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以便补差。
2. 这种措施有助于补差,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
1. 补偿差距
2. 补救不足
3. 补充不平衡
填补差距、弥补不足、弥补差距
拉大差距、加深不平衡、恶化局面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