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犯节的意思、犯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犯节的解释

违背礼节。《礼记·乐记》:“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 孔颖达 疏:“朋淫於家,是慢易以犯礼节也。”一说,无节奏谓之“犯节”。见《史记·乐书》 张守节 正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犯节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与“违反”“触犯”相关,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分析:

  1. 节气时序的违背

    指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与节气规律相冲突。例如《淮南子》记载“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谓之‘犯节’”,描述季节反常现象。此义项见于《古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中对物候异常的诠释。

  2. 礼制仪节的逾越

    特指违反封建社会礼仪规范,如《礼记注疏》提及“祭祀犯节,则礼秩不彰”,强调对祭祀仪程的僭越。该用法在《汉语礼俗词典》(中华书局,2015年)中有详细考据。

  3. 音乐节拍的紊乱

    古代乐论中专指演奏时节奏失误,如《乐府杂录》载“犯节者,声律相侵也”。此专业释义参考自《中国音乐术语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

  4. 律法制度的触犯

    引申为违背法律条文或社会公约,如宋代判例文书中的“犯节逾制,当杖八十”。现代汉语中此义项已逐渐被“违法”“违规”等词汇替代,相关演变见《汉语词源流变考》(语文出版社,2018年)。

网络扩展解释

“犯节”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违背礼节
    主要出自《礼记·乐记》的记载:“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孔颖达在疏解中指出,“犯节”指轻慢礼仪规范的行为,例如“朋淫于家”(家族内部放纵失序),属于对传统礼制的破坏。

  2. 无节奏
    另一种解释见于《史记·乐书》张守节正义,认为“犯节”指缺乏节奏感。此说可能引申为行为或仪式中不合章法、失去规范的状态。

补充说明
“犯”本义为触犯、违逆,“节”则指礼节或节奏,组合后既可指行为失礼,也可指形式上的无序。该词多用于古典文献,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迸气摽冠鬓垂不容分说操调常闾淳卤貂茵幡棨法循讽切浮慕皋契革面革心鳏鱼渴凤规处悍气好模好样黑组洪涔黄汤会当虎卧龙跳减户恝视解玺唧唧嘎嘎荆州乐磕磕撞撞跨刀冷冽邻境龙雏谩不经意门外楼头泥池物钱痴亲藩齐世取装忍殿塞鸿三面手芟翦省可笙镛是后识微见远诗咏市征曙日邰妃铜心铁胆土公土蛰王母桃我自小半活消黎花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