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枷锁的意思、枷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枷锁的解释

[yoke;shackles] 旧时的两种刑具。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

详细解释

(1).亦作“ 枷鏁 ”。枷和锁。旧时拘系犯人的两种刑具。《隋书·东夷传·流求国》:“犯罪皆断於鸟了帅……狱无枷锁,唯用绳缚。”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醉后高歌,无障无碍,当时若见阎王,任他枷鏁杻械。”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到官司,问甚么。取了招,带枷锁。” 刘大白 《旧梦》诗十二:“监狱里的生活,枷锁下的身躯,渐近于自由,只有这一条路。”

(2).谓带上枷锁。《北史·循吏传·王伽》:“时制,流人并枷锁传送…… 伽 曰:‘汝等虽犯宪法,枷锁亦大辛苦,吾欲与汝等脱去。’”

(3).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清高门户》:“吾已脱去利名枷锁,开清高门户。” 萧三 《我抬起我的头》诗:“我们共同高歌:誓将枷锁锤破,收复锦绣山河!” 徐迟 《牡丹》七:“她要粉碎那精神的枷锁,彻底地从那奴隶生活中解放出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枷锁”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本义溯源

    “枷”指古代木质颈刑具,“锁”指金属锁链,二者均为束缚犯人的刑具。《汉语大词典》指出,枷锁作为实物最早见于商周时期,例如《周礼·秋官》记载“掌囚”职责时提到“桎梏而坐诸嘉石”,其中“桎”即早期枷具雏形。

  2. 比喻引申义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抽象概念,比喻压迫性、强制性的精神或制度约束。《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其为“束缚人的事物”,如封建礼教枷锁、思想枷锁等。此用法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如鲁迅《呐喊》中“打破传统伦理的枷锁”即典型范例。

  3. 文化内涵演变

    据《中国社会风俗史》考证,枷锁从单纯刑具逐渐发展为权力符号,明清时期衍生出“站枷”等变体刑具,其象征意义超越物理束缚,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具象化表达。此类文化意象至今仍存在于“挣脱枷锁”“精神枷锁”等固定短语中。

网络扩展解释

“枷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旧时两种刑具:木枷(套在颈部的木质器械)和锁链(金属束缚工具),用于拘押犯人。现多比喻精神或物质上的压迫与束缚,如“挣脱封建枷锁”。


二、词源与出处

  1. 历史背景
    最早见于《隋书·东夷传·流求国》:“狱无枷锁,唯用绳缚。”,说明隋朝时已有相关刑具。
  2. 构词解析
    “枷”为形声字,从木、加声,本义为农具“连枷”,后衍生为刑具;“锁”指金属链条,二者组合强调双重束缚。

三、比喻义与用法

  1. 象征压迫
    常用于描述封建制度、传统观念等对个体的压制,如徐迟《牡丹》中“粉碎精神枷锁”。
  2. 近义词
    桎梏、镣铐、束缚(多用于抽象层面)。

四、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辞海》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鼻塌唇青伯夷叔齐长决宠惠崇礼出勤率大陵耽湎大豫舞短途俄景伐国泛齐痱癗高蹈远举光灿灿广莫滚轮国家裁判过局胡哄浑雅将迎简阔交移经费记思救穷扛大活阬岸闚边窟里拔蛇来梦儿浪费嶚剌黎母国録略録目卖庸茂齿南风嶷然捧到天上青丙清天七纵七禽散碎筛箩杀厉生产要素畲太君诗舌守犬树惇殊性缩迹天遣条定销钉嚣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