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的意思、崇礼的详细解释
崇礼的解释
(1).尊崇礼仪。《礼记·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孔颖达 疏:“尊崇三百三千之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暨 武帝 崇礼,始立乐府。”
(2).尊敬而以礼相待。《后汉书·江革传》:“再迁司空长史, 肃宗 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北齐书·万俟洛传》:“ 高祖 以其父 普 尊老,特崇礼之。”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宠礼》:“ 宋代 之君,崇礼儒臣,过於 汉 唐 。”
词语分解
- 崇的解释 崇 ó 高:崇山峻岭。崇高。崇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终”,终了。 充,充满:崇酒于觞。 增长:“今将崇诸侯之奸”。 姓。
- 礼的解释 礼 (禮) ǐ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乶 )礼。典礼。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刼 )。礼治。克己复礼。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
网络扩展解释
“崇礼”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
尊崇礼仪
指推崇和重视礼仪制度,强调对传统礼节的尊重。如《礼记·中庸》提到“敦厚以崇礼”,孔颖达注释为“尊崇三百三千之礼”。
-
以礼相待
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态度,如《后汉书》记载汉肃宗对江革“甚崇礼之”,即通过礼仪表达敬重。
二、历史与文献依据
- 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如《礼记》强调礼仪的实践意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提到汉武帝因“崇礼”而设立乐府机构。
- 历史案例:
北齐时期,万俟洛因父亲年迈受高祖“特崇礼之”,体现古代社会对尊老礼仪的重视。
三、现代用法与延伸
- 地名应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辖的“崇礼区”,得名可能与当地历史文化中对礼仪的崇尚有关。
- 语言示例:
现代汉语中可用于描述尊师重道、待客之道等场景,如“崇礼贤士”“崇礼之风”。
四、总结
“崇礼”既是对传统礼仪的尊崇,也指人际交往中的敬重态度,兼具文化内涵与实践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地名“崇礼区”的具体信息,可参考权威地理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崇礼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是山和示,共有10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思是对某种信仰或价值观的高度尊崇和礼敬。在繁体字中,崇礼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崇礼这个词的意义仍然保持不变。
以下是几个关于崇礼的例句:
1. 我们应该崇尚崇礼的精神,对长辈和他人保持尊重和礼貌。
2. 在这个传统节日上,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来表达他们对祖先的崇礼之情。
3. 她以她的崇礼态度和行为赢得了大家的钦佩和敬重。
与崇礼相关的组词可能包括:崇高、崇拜、崇敬、礼节等。这些词都具有褒义,用来形容对某种价值观或信仰的尊崇和敬仰。
崇礼的近义词可能包括:尊崇、尊敬、崇奉等,这些词都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高度敬意。
反义词可能包括:轻蔑、不敬、侮辱等,这些词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不尊重或不重视。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