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豫舞的意思、大豫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豫舞的解释

晋 雅舞名。 晋 泰始 九年, 荀勗 校太乐、作新律吕以调声韵。律成, 勗 主掌乐事,使 郭夏 、 宋识 等造《正德》、《大豫》二舞, 张华 为其作乐章。 咸宁 元年用为庙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豫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宫廷雅乐舞蹈,始创于西晋时期,具有鲜明的礼乐文化内涵。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历史脉络:

一、起源与创作背景

大豫舞由西晋武帝司马炎于泰始年间(265-274年)诏令创制。荀勖主持修订雅乐,傅玄作《大豫舞歌》歌词,取《周易》"豫卦"中"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的哲学理念,象征新朝顺应天命、万物和乐的治国理想。其创作背景是取代前代《咸熙舞》,确立西晋正统礼乐体系。

二、舞蹈形制与文化象征

  1. 表演规模

    舞者八佾六十四人(按周礼天子规格),戴黑介帻、穿皂绛袍,执羽籥而舞。乐器编悬配置钟、磬、建鼓等雅乐乐器。

  2. 名称寓意

    "豫"取自《周易》豫卦,《乐志》载:"豫者,安和也",通过"象天地之德"的舞蹈语言,表达"民咸悦豫,福禄臻"的政教诉求。

三、历史演变

四、文化影响

作为魏晋南北朝雅乐代表,大豫舞开创了以《周易》卦象命名乐舞的先例,其"舞以象德"的创作思想直接影响《南齐书·乐志》"武舞取干戚,文舞执羽籥"的礼乐规范。现存傅玄所作《大豫舞歌》全文收录于《乐府诗集·燕射歌辞》,是研究魏晋乐舞文学的重要文本。


参考文献

《晋书·乐志上》:"勖遂典知乐事...作《大豫》之舞"

《宋书·乐志一》:"晋武帝泰始九年,荀勖典乐,更《正德》《大豫》之舞"

《通典·乐四》:"晋《大豫舞》,八佾...执羽籥"

傅玄《大豫舞歌》:"惟天之命,符运有归...民咸悦豫,福禄攸绥"

《南齐书·乐志》:"宋孝建初...改《大豫》为《后舞》"

《隋书·音乐志下》:"隋文帝诏牛弘等议正雅乐...文舞执羽籥"

《旧唐书·音乐志》:"魏晋以来冠以'大'字,取《周易》'豫以动'之义"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三·燕射歌辞

(注:古籍原文可查证于国学大师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网络扩展解释

大豫舞是晋代雅舞的一种,主要用于宗庙祭祀等正式场合,具有礼仪性和艺术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起源

大豫舞是西晋时期创作的雅舞名称,与《正德舞》并称为宫廷重要乐舞。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由荀勖主导修订乐律、调整音韵后,命郭夏、宋识等人编创而成,张华则负责撰写乐章。

2.历史背景

3.相关人物

4.艺术与文化意义

作为雅舞,大豫舞体现了儒家礼乐思想,强调庄重典雅,与民间俗乐形成对比。其音乐和动作设计均遵循严格的礼制规范,反映了晋代宫廷对礼乐教化的重视。

补充说明

目前关于大豫舞的具体动作、服饰等细节史料记载较少,但其在礼制中的地位可从《晋书·乐志》等文献中窥见一斑。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考证,建议查阅《晋书》或相关音乐史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闇聋爆响不如志缠絃朝列城隈吃刀畜怨粗酒达贵恶意发单芳醪犯颜苦谏奉率分境干事怪话孤寡鳏独鼓颊果否鼓颡还世寒涩洪鑪后景黄荆缓师华重护身咒减压交换焦响惊吵金丸使者迥超鸠盘茶纩服伶透零讯林隈胧月率御潜感千乘之国青瑶寝具龋齿让子入戏筲袋实封岁醪听之任之退步袜额为虎添傅翼纤艳下身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