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録略的意思、録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録略的解释

汉 刘向 录奏和 刘歆 《七略》的并称。 唐 贾公彦 《序周礼废兴》:“至 孝成皇帝 ,达才通人 刘向 、子 歆 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録》《略》。”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周礼》:“《録》《略》者,兼 向 之録奏、 歆 之《七略》言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録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为罕用。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代用法两方面理解:

一、核心含义:记录与概要

“録”本义为抄写、记载(《说文解字》:録,金色也。从金录声,引申为记载),强调对信息的书面保存;“略”指概要、纲要(《说文解字》:略,经略土地也。引申为简要叙述)。因此“録略”可理解为对事物或文献进行记录并提炼出的概要性内容,类似“摘要记录”或“辑录纲要”。

二、字源与演变

  1. 録(录):

    原指金属色泽(《说文解字·金部》),后因古代重要文书刻于青铜器,引申为抄录、登记。如《汉书·艺文志》载“武帝置写书之官”,即专职抄录典籍。

  2. 略:

    本义为划定疆界(《周礼·夏官·职方氏》),后衍生出“谋略”“简略”等义。在文献整理中特指删繁就简的提要,如刘歆《七略》即为中国最早图书分类提要。

三、文化背景关联

该词可能与古代文献整理传统相关。例如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勘宫廷藏书时,先“録”文本(校订抄录),再撰“略”(分类提要),合著《别録》《七略》(已佚)。虽未直接使用“録略”一词,但二字分别对应其核心工作流程,体现了文献整理的完整性。

现代应用提示

“録略”在现代汉语中极少独立使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档案的语境。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辑录摘要”“编录纲要”等现代短语替代。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録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ù lüè,其核心含义是指汉代刘向的《录奏》和刘歆的《七略》的合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构成来源

    • “録”:指刘向在校理宫廷藏书时撰写的《录奏》(即各书叙录,包含内容提要及校勘说明)。
    • “略”:指刘歆在《录奏》基础上编撰的《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七部分。
  2. 历史背景

    • 汉代成帝时期,刘向、刘歆父子受命整理宫廷藏书,系统校勘并分类文献。刘向完成《录奏》,刘歆则进一步编成《七略》,二者共同构成汉代文献整理的标志性成果。
  3. 学术意义

    • 《録略》不仅是目录学的重要开端,也为后世文献分类(如《汉书·艺文志》)奠定了基础。唐代贾公彦、清代陈澧等学者均引用此概念,强调其历史价值。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七略》的具体分类或刘向父子的学术贡献,可参考历史文献学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矮子抱同被减数北狩便翾碧潋博夺孛彗波澜老成擦粉涂额漕转出头棒子蛋羹钓国鹅帖恶向胆边生飞驲风问干莫高棉族攻其不备搆位卦姑红埃幻形健夫柬汰近戒鸠七咤举手加额克己慎行宽谨括户狼跋灵蛇之珠流襟挛格麦耞没起倒懞懞明上前途渺茫清尘凄戚热照塞下上客申言饰终收购价书工肃驾螳螂奋臂讨绥特士田讼体大思精童羊危涂五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