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谴戒 ”。
“谴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iǎn jiè,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谴诫”由“谴”和“诫”组成:
“而地震之后,雾气白浊,日月不光,旱魃为虐,盗贼纵横,流血川野……谴诫屡至,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也。”
(出自《后汉书》,通过自然异象表达对权臣的谴责)
该词在《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中均有收录,属于规范汉语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等文献。
谴诫是一个动词,意思是谴责、责备、警告或斥责。它通常用于表示强烈的不满和警示,并带有批评或惩罚的含义。
谴诫是由“言”部和“矢”部组成的,其中“言”部是主体部分,用于表示与言语、文化有关的事物,而“矢”部则用于表示告诫、指向的意思。根据《康熙字典》,谴诫共有15画。
谴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意象,用于表示对不正当行为的指责和警告。后来,谴诫逐渐演化成一个常用词汇,用于形容正式或严肃的谴责和斥责。
谴诫的繁体字为「譴戒」,两者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在古代汉字中,谴诫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谴的古代写法是「讠兼」,犬表示发音,讠表示与言语相关,兼表示告诫;而诫的古代写法是「言戒」,言同样表示与言语相关,戒表示警示、告诫。
1. 他受到了老师的严厉谴诫,因为他一再迟到。
2. 这篇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广泛的谴诫和批评。
3. 警察谴诫了那个年轻人,警告他再次犯罪将受到法律制裁。
谴责、谴谪、谴责,均为谴诫的相关词汇。
警告、斥责、斥责等词语可以作为谴诫的近义词,它们都表示责备、警告的意思。
表扬、称赞、鼓励等词语可以作为谴诫的反义词,它们与谴诫的意思相反,表示对某人行为的肯定和赞赏。
【别人正在浏览】